第8章 女娲补天扶正气 神农艺谷济民饥

三教同原录 浮黎君 2295 字 6天前

又谓女娲曰:“继木而王者,火也。然汝乃阴火耳,有匡赞鸿功、拨乱反正之能。”

以手指各人所坐之石曰: “其后正气有亏,可炼此石以补之。”众回视坐石,已分五色。

仓颉趋而前曰:“下愚心易流动,无一息之停,不亦病乎?”

其人曰:“道体之本然也。子尝观洛水之澜,得龟负书。以子有睿智之德,能效水流传于后,为文字之祖也。”

帝指昆吾问曰:“此子性极坚刚,恐有挫折之虑。吾师以为何如?”

其人曰:“坚刚不屈,人所难能。但其聚金铸剑,乃从革之象,本身难保永久,而其子孙自能众多,如老干之被伐,萌蘖复从生于根也。”回顾中央拍手曰:“五子皆合五行,惟此子沈静端默,其为中黄氏也宜矣。岂苟延寿考、地行尸解者比!四子皆未可及。若能进步参玄,潜心修道, 吾当为汝提携。”

中央敛容稽首曰: “得蒙道长垂情,愿追左右。”

其人大喜,拍地上棕团,呼曰:“起,起!”

忽矍然而立,却是一只青牛,头角峥嵘,四蹄稳健。其人跨上牛背,中央紧随不移。

其人曰:“牛行甚速,子非徒步可随,须觅一物乘之。”向东北招曰:“元龟!”狂风中分明见所藏之蔡龟,腾空而至,伏于牛后。

中央拜别帝与三人,跳坐龟背。帝扳牛角曰:“幸聆道长片言,使我身世两忘,性命一视。乞留尊称,并期后会。”其人嘻嘻而歌曰:

质彼柏皇,秋深夜长,雨微载晤具茨堂。

拱手作别,拍牛望南飞行,中央亦驾龟去。

帝等惘然若失,怏怏而归。至郊外,群臣遥接入都。

守龟人报:“数日前,忽大风雨,失蔡所在。”

帝以其事问于柏皇,对曰:“闻郁华常乘青牛出游,或即是也。”帝愕然。

初以性命既明,故不复往求见,孰谓竹林遇之不识,君臣嗟叹不已。

帝受箓披究,已有所得。思“秋深雨夜”之句,乃自悟曰:“我以木王,遭秋深金盛,必解脱而零落。人以我为日月之明,雨而夜,日月且无光矣!然微雨月光易现, 当晦而复明,吾其死矣。”

遍召后妃诸子及群臣耆老,谓之曰:“我不敢妄荐,死后惟推德者立之, 毋负天下之望!”言毕而崩。时值仲秋,是日天昏地惨。

帝寿一百二十有八,在位一百一十五岁。一后二妃,生五子,皆贤智。 一女尤烈孝,为父殁,自溺于洛川。五子相隐于沔阳一山。后子孙繁衍,派分为五。山遂名五华,姓以风、以虑、以伏、以羲、以包。

女娲以云纪姓,生而神灵,太昊每与议之而行。至是,群臣尊为女皇,悉听其剖决。葬帝于成纪最高山阳,因名曰嶓冢;又葬衣冠几杖于宛丘。

共工氏者,名康回,生得髦身朱发,铁臂虬筋,长过一丈,力胜百钧。自幼挟诈为恭,太昊诚心待人,用为上相,任智自神, 俶扰天纪。

及太昊殁,意其德襄,天下无出其右者。

闻群臣推女娲为主,焉肯甘心居下,因而窃保幽冀区方,是其食禄故土,百姓一呼而应,聚众作乱。

欲振滔洪水,凭高相视南北地形,乃壅防百川,隳高湮卑,以祸天下。

自谓水德继王,以水纪官,令师虞于作胜乐奏之,终日湛听,淫佚其身,深以为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