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赐宝文叱召六丁 敬天帝尊崇徽号

三教同原录 浮黎君 2208 字 13天前

一女子自空而下,称夫人相请文命。不觉随至一处,见云楼琼台,灵官侍卫。夫人端坐于上,文命拜见。

夫人使坐而言曰:“余西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瑶姬,受职云华夫人。上理天英之台,下治巫山。太上知子将成父功,令余授以清宝文。可以出入水火,啸叱风雷,收策虎豹,呼召六丁。然后能导百谷而浚万川也。”文命再拜而受。又敕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巨灵等相助。复使侍女陵容华导还石室。

文命恍惚若梦,而宝文在手。方忧父蹶,未暇详阅。

虞舜巡临境土,鲧怒集族中勇悍,乘夜劫杀。

舜见鲧不接,知其挟恨,“必来劫我”。乃埋伏以待。

二更,鲧率众杀入。鼓声大振,伏兵齐起。鲧见有备,急走。遍身披毛,至羽山下,前阻羽潭。一将追至,剑截其一足,坠潭之渊,化为黄熊。鳖身而三足,口喷烈焰,没水不见。

舜既殛鲧,闻其子进言,召至。见其身长九尺二寸,肩厚面丰,谢罪伏于阶下。舜问其始末,文命不敢扬父之过,隐忍不言。

旁有族人曰:“鲧娶有莘氏志之女曰修己。九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孕岁有二月。甲戌六月六日,母梦神人食以神珠薏苡而生于西夷燹道汶山石纽村之石穴。生时胸坼而文成命字,是号文命,字密,即以姒为姓。今一十四岁,身具渗漏,背若橐驼,长颈鸟喙,善步狼腰。鲧受命时,曾陈治水之方,云当因其自然之势。鲧不听,及避罪羽山,见鸐具五色,欲自为东帝。文命切谏,反遭拘系。”

舜念及己父,扶起命坐。考其经济,极有条理。仍令统族众,居此候旨。

舜复南巡江淮,将至荆州。百姓告三苗不仁,掳掠子女。

舜闻三苗之国,左洞庭,右彭蠡,未易攻取。因南方水势更大,遂返驾见帝,具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尧曰:“凡黜陟征伐,汝勉行之。吾老矣,不克与闻也。”自此,封建大事,舜必请命而行。其有补政治者,则便宜行之。

是年季夏,大舜举文命续鲧之业,赐名曰禹,请封于潍水,是为高密。舜闻涂山氏有女名娇,多才干,知德教,时人比之女娲,以礼聘为禹之正室。是年仲冬辛日成婚,四日即入朝。

四岳言:“伯禹可当大任。”舜即命为司空,禹稽首让于弃契。舜曰:“汝平水土,往拯生民,惟其勉之。”禹不敢辞,乞弃益为辅,许之。

禹与弃、益请帝命。兴徒工以傅王。报有玄方道士见,伯禹邀入拜问,道者曰:“予北极水精子也,欲导治九域水土,拯救万民。上帝浼予来助。有五土篆文玉印一颗,佩之能历险不危,逢凶无害。有神针一枚,能测水深浅,应变无穷。又有灵宝五符,凡险要之水,镇之永宁。以此三宝授汝,可成大功也。”

伯禹捧观印篆。神针长寸许,未识何用。水精子曰:“试之自验,成功后来取也。”言毕,忽失所在。

禹望空拜谢,佩印于心胸,侵入肌肤渐平。以针试投江河,随深浅渐长至底,量其湿痕可知。顷复化为针。禹知神人相助,大功可来。

闻蜀有五丁力士,其子孙亦能开凿山川,乃招之为前驱,随山刊木,立表为记,定山川之差。自帝都始,从冀州两河,迤逦左旋。

帝命舜慰劳,舜赉牛酒,宜扬帝意。舜命益掌火,入山林薮泽焚之,使禽兽失其所栖,逃匿穷山,先除逼人之害。

乃授禹治水大略,须先疏通九河,以分其势。次瀹济、漯二水,以会于河。使皆注之海,而北条之水有所归焉。于南则决汝、汉,排淮、泗,使皆注之江,则平土可耕,中国人民可得而食矣。

禹领命,大舜回。至中途,天渐晦暝。忽烈风暴雨,雷电交作。欲于山麓少息。恐帝心悬望,自起执辔,冒雨疾驰,不致迷道而回。

禹痛伤先人无功受诛,乃劳身苦思,手胼足胝。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思水性之所归,掘去壅塞,使泛滥之水注海。蛇龙之属,驱于沮泽之间。于是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为众庶鲜食,命益与之稻穑,可播种卑湿,以救民饥。命弃与民以难得之食,调有馀以相给。郁迁有无,以均诸侯。弃于中条东支教民播种。禹又度泉之甘苦咸冽温冷,凿地为井,以解民渴。相地之所产,山川之便利,以通贡赋。

舜回,具述所以。帝喜以为神,知足授天下,乃谓曰:“汝谋事至周,而言可绩。自宾四门之后,三年矣。速登大位,毋违朕意。”舜辞让再三,帝不听。择是年戊子正月上日,即帝之七十三载也。

帝尧大集四岳、群牧于文祖,授舜戒命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大舜再拜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