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东内苑,右神策军大营。
马元贽怀里抱着琵琶坐在凳子上。
他对面站着一个身穿宦官服饰的青年。
青年微微躬身讲道:
“两位宰相面圣时是带着翰林学士徐商一起去的,他们有意拥立皇长子杞王李峻为太子,诏书都拟好了,用印时被我家杨枢密使以立储需慎重为由给拦了下来,枢密使让我将消息告知马中尉,方便中尉早做打算。”
马元贽知道左枢密使杨钦义与李德裕有旧交,李德裕做淮南节度使时,杨钦义是他帐下监军,关系一直很好。甚至有传言李德裕能被刚登基的李瀍重用,也多亏了杨钦义的举荐。
马元贽没想到杨钦义这次会站在自己这边,看来四贵宦官才是一家亲。
他拨弄两下琵琶弦,发出铮铮声。
声音停止时他随意问道:
“是不是李德裕拥立的人不合你家枢密使心意?你家杨枢密使有看好的人选吗?”
青年答:“倒没有属意的,但杨枢密使说总要选个听咱们话的皇帝才好,杞王李峻不太合适。”
马元贽点点头:“我知道了,替我谢谢你家枢密使。”
他随后命米童送青年宦官出去。
米童回来时看见马元贽还在胡乱拨弄琵琶弦,发出的声音很是刺耳。
米童出声打断:“中尉,如今陛下这种情形,咱们该拥立哪位皇子啊?”
“哪位?”马元贽将琵琶放下,“首先可以排除皇长子和皇幼子了。”
“为何?”
“皇长子被李德裕选中,皇幼子被郭氏选中,我们若跟随一起拥立,哪里还能凸显咱们的功劳?”
米童竖起一个大拇指,赞成:
“中尉思虑周全,如此陛下还有三位皇子可供咱们选择。”
马元贽摇摇头,叹了口气。
“那三个都不合适。”
“不合适?属下不解。”
“皇三子李岐最为陛下喜欢,因为那孩子聪慧。可他越是聪慧,咱们越不能选,否则日后不好掌控。皇次子李岘和皇四子李峄的母族太强,小皇帝若有依仗,将来也未必会听咱们的话。”
米童装得一脸困惑接道:
“可陛下只有这五个皇子啊。”
“谁说一定要选皇子?”马元贽反问。
他在十六宅每位皇叔家中都安插了眼线。
嫁入光王宅的仇晴儿反馈说光王李怡愚呆蠢笨,有时蠢得令她心生厌恶。
伺候十八皇叔李惕的奴婢反馈说李惕十岁还未启蒙,现在仍不学无术,只爱游玩取乐,也是难得一见的蠢材。
这两个都是他的候选人。
对他来说,十八皇叔李惕的优势是年富力强,坏处是他母族出身士族。
渤海高氏在朝中势力虽不大,但高元裕、高承恭如今都在藩镇领兵,令他心中忌惮。
立光王李怡的好处是李怡母族卑贱,没有任何靠山。坏处是李怡已经三十五岁了,年纪偏大,当不了几年皇帝自己又得考虑继位人选。
他最近一直在两个候选人之间举棋不定,很难做出最终抉择。
米童忽然问:
“中尉有派人去探查一下西内苑的情况吗?搞不好吐突士晔也有人选了。”
马元贽一想起吐突士晔就气不打一处来。
那小子进京之后装得温良恭俭让,处处不与自己争,普天大醮那天他才发现原来吐突士晔一直在扮猪吃虎。
“你提醒对,这个吐突士晔不可不防。”
大明宫,延英殿。
刑部尚书崔元式、吏部尚书崔龟从和翰林学士韦琮一起面圣。
他们陈述如今政事堂已经变成李党一言堂,阐述李德裕专权危害,请求皇帝再擢拔一位非李党人士出任宰相。
李瀍以为他们要举荐自己,没想到崔元式、崔龟从一致推举刚被调离京城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的原兵部尚书郑肃为相。
崔元式、崔龟从与李德裕、李回上次一样,都让翰林学士提前起草了诏书。
但他们与李德裕上次境遇不同的是,这次内给事仇从广没有阻拦,李瀍干瞪眼也没办法反对。
于是乎刚调离长安没多久的郑肃,再次以中书、门下二侍郎兼尚书右仆射的身份返回长安,同时还被授予同平章事,责令他监修国史。
崔元式、崔龟从、韦琮离开后,郑宸端着汤药碗进来。
她坐在李瀍榻边,柔声说:
“陛下提拔臣妾的堂伯父为宰相,臣妾深为感动,现在让臣妾服侍陛下用药吧。”
李瀍眼神恶狠狠地瞪着郑宸。
以后由郑肃监修国史,那自己这段历史岂不是他们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无论郑宸怎么喂李瀍,他都坚决不张嘴,将喂到嘴边的汤药洒得到处都是。
郑宸无可奈何时,忽听身后一个女子说道:
“皇后娘娘金尊玉贵,干不了这些伺候人的活,还是换臣妾来吧。”
郑宸回头发现是王才人。
她将药碗递给王淑君,歉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