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爷有钱,胡城最西面、靠近大平江的大片土地都是他的——他买的。但是其中的八成是棉花土的地段,无法种植、连野草都长不高,连用作畜牧都不行,剩余的二成土地租给了农户,或许是知道土地不肥,黄老爷只是象征性的收了点租金,赶上灾年连租金都不要,还补贴租户一些钱粮,不仅如此,黄老爷自己出钱修建此处至胡城的道路还有灌溉水渠,以方便百姓出行和耕种所需,种种善行落下不错的口碑,虽然很少有人能得见黄老爷本人,但都对他甚是推崇,至于黄老爷的财富来源...据说这位老爷做生意很厉害,买下此处土地,并盖了一座占地颇大的庄院,取名黄家庄,是为养老之用而已。
庄前椭圆形的小湖四周种着一圈柳树,枝叶繁茂,南北各有一条小水渠,都通大平江,北渠进水、南渠出水,保证了湖水清澈。
湖上架着十字木桥,南北长、东西短,木桥相、交处建有一座凉亭,亭中一桌一凳都是楠木打造、一个男人持笔而立、低头看着自己刚刚写成的一幅字。
从外貌看、此人应该有些年纪,只是保养不错,脸上有皱纹、不深,皮肤红润不松塌,说此人年过五旬可以,说年近七旬也行,不好判断。
此人身量不矮、五尺半左右,腰背挺拔,身穿一袭白色丝绸长衫,脚下是绸面紧口鞋,衣襟、鞋口缝衬着蓝色绸边,腰带正中镶嵌着一块小儿巴掌大小的绿宝石,两只手上带着三枚宝石戒指,两绿一红,都不是便宜货,这一身穿戴算下来得千把两银子,颇有些土财主的做派。
但是在黄江看来,自家老爷绝对不是土财主。
亭中人正是有在此地百姓口中,有善人之称的黄老爷。
此刻的黄老爷放下毛笔,抬起头,眼望前方、负手而立。仅仅一个普通的站姿,却显得器宇轩昂,气势不凡。
一直静候站在湖边的黄江见老爷放下笔,这才迈步走上木桥向亭子走来,脚步轻盈、不疾不徐,既让老爷不觉得自己拖沓,有不让人觉得冒失,分寸拿捏得很到位。
“老爷”黄江低头抱拳向已经坐在圆木凳上的黄老爷躬身行礼,状甚恭谨。
黄老爷没应声,端起桌上的盖碗,喝了口茶水,黄江赶忙上前接过盖碗、放回到桌上,随后双臂垂于身侧,依旧是稍稍躬身低头,目光盯着身前的凉亭木地板,只有余光注意着自家老爷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