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为我们乐国谋利,配合贾文和的天赋能力:‘文和乱武’,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好计策。”
“可是却缺少了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对‘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时机的控制力。”
“仅仅只是依靠着泄漏‘太平道’存在的情报,来逼迫‘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
“和在暗中出手为‘太平道’遮掩,来掩盖‘太平道’的存在,以延迟‘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的时间。”
“还是难免有些单薄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使事态的发展,完全脱离我们乐国的控制,以致于功亏一篑。”
“而且此计策变数过大,就算最后能够勉强成功,也肯定是未竟全功,难免有些不美。”
听到这里,贾诩点了点头,对着诸葛亮拱手一礼,示意诸葛亮所言不虚,不过这本就是贾诩有意而为之。
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满,明哲保身。这本来就是贾诩一直以来的人生信条。
虽然贾诩现在已经被钟神秀所收服,又在‘用人不疑’这个天赋技能的影响之下。
一改以往的躺平风范,积极踊跃的为钟神秀献计献策,但还是不改其老狐狸的本色。
现在钟神秀手底下的谋士有这么多,光是才智过人之辈,就已经是不知凡几了。
以贾诩一贯的脾气秉性,自然是不愿意,自己把所有的风头都出尽的,那不符合贾诩的低调智慧。
所以贾诩才会特意在计策之中留白,就是为了能够让其他的谋士们,也有机会参与进来,共同填充完善这个计策。
这样既能给国君建言献策,又不会显得贾诩自己过于的出风头,独占所有的功劳,很符合贾诩的心意,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就算最后没有人能够完善贾诩的计策,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贾诩会偷偷出手,自己完善自己的计划。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其他的谋士们,在对贾诩的计策进行补充的时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可能就会因为彼此的灵感迸发和碰撞,而产生一些绝妙的天才想法。
就比如说这一次,庞统提出来的间谍计划,就大大的超出了贾诩原本的预料。
但是贾诩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好计策,毕竟连自己人一时之间都有些难以接受,更何况是敌人呢?
这十分符合《孙子兵法》计篇之中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比贾诩自己原来的设想还要好的多。
单论计策与天赋能力的结合运用,整个乐国无人能出这个庞统、庞士元之右,真是后生可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