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且如城后,他先和赵破奴交换了一下意见。
赵破奴也觉得有必要报备,但他觉得李椒大概率不会同意联合作战。
李椒现在自顾不暇,怎么可能有心去管雁门的事?
赵延年叹息,却无可奈何,只得先派人回代县。
不管怎么说,颓当城还是要去看一看的。
两人边说边聊,又将地图铺在案上,分析着可能的交战形势。他越看越觉得两郡联合作战有利,这一片的地形根本就是互相沟通的完整区域,无法截然分开。
作为行政区划,分开有利于制衡。可现在是对抗匈奴人的时候,怎么能各自为战?
这不合兵法。
地图虽然粗略,却画出了地理形势。赵延年对照着这几年看到了实际形势,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从地形来看,且如在阴山北麓,强阴、沃阳却在阴山南麓,两郡之间的山岭其实就是阴山主峰的一部分。只不过这里高原,海拔高,相对落差却不大,过渡比较平缓,这才看不出来。
果然,汉匈在这里交战、争夺,都是有原因的。
汉军守住了这里,就守住了中原。
匈奴人攻破了这里,就可以一泄而下。
从这一点看,长城的位置有点偏南了。如果能再往北一些,直接建在阴山北麓,匈奴人就真的歇菜了。
赵延年将自己的分析说给赵破奴听。
赵破奴一听就笑了,连连摇头,表示不可能。
秦朝一统天下,只是将燕赵长城连起来,已经天下骚动。汉朝又哪有能力将长城建到阴山之北。
你没看朝廷如今已经连赏钱都开始减少了吗?
没钱了,七十年的积蓄用完了。
以后汉匈双方大概率会在这一带对峙,互有胜负,但谁也无法彻底击败谁。
赵延年没有再说什么,心里却有了主意。
和赵破奴争不出长短。
有机会,和张骞、东方朔提提这个想法,或许能上达天听。
建长城的确消耗巨大,但战略价值也高啊。不把匈奴人赶到大漠以北,中原永远是匈奴人眼中的肥羊,每到秋天就来抢一下。
这件事不能着急,毕竟是建长城,不是建几道普通的城墙那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