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暗里

日月悬空 没文化的猪 3356 字 9小时前

李义府的心脏剧烈跳动着,仿佛要冲破胸腔一般,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之情,急忙开口说道:“陛下啊,微臣自幼便刻苦攻读各类典籍,心心念念的唯有报效国家、为陛下尽忠职守。奈何……”话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稍微停顿了一下,那原本充满期待的眼神之中,突然间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之色。

李治身为一国之君,又岂能不明白李义府话中的深意?这李义府虽然出身于贫寒之家,却拥有过人的才华和抱负。然而,由于他曾经不小心开罪了长孙无忌等位高权重的老臣们,以至于长期以来都遭受着他们的刻意打压,始终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提拔。

李治面色平静如水,没有流露出丝毫异样的神情,只是淡淡地回应道:“朕向来对那些真正具有才能之人青睐有加,只要你能够一心一意地忠诚于国家,全心全意为朕效力,那么朕自然也不会亏待了你,定会给予你施展才华的机会。”

听到李治这番话语之后,李义府的心中顿时如同春回大地般涌起了一股温暖的热流。只见他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用无比坚定的语气高声喊道:“陛下隆恩浩荡,微臣愿意为陛下您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其声音洪亮而有力,在宫殿内久久回荡不息。

李治面带微笑,亲自上前扶起眼前之人,并和声说道:“快快起身吧,只要你用心办事,朕自会看在眼里。”那被扶起之人感激涕零,忙不迭谢恩道:“多谢陛下隆恩!微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时光荏苒,没过多久,李治便瞅准一个绝佳的机会,毅然决然地下旨将李义府擢升为中书舍人。要知道,这中书舍人一职可是朝廷权力核心中的关键职位。此消息一经传出,犹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瞬间在朝堂之上掀起轩然大波。

朝堂之上,群臣议论纷纷。就在这时,德高望重的长孙无忌挺身而出,只见他面色凝重,神情肃穆,向着李治拱手施礼后,直言不讳地进谏道:“启奏陛下,那李义府出身寒微,家世背景平平无奇;再者其为官时日不长,阅历和经验都相对欠缺。如今陛下如此仓促地将他提拔至中书舍人这般重要之位,恐怕难以令众人信服啊!恳请陛下深思熟虑,重新斟酌此事,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李治心中十分不悦,但还是强忍着情绪,尽量用平和的口吻说道:“长孙太尉啊,朕对于用人一事自然有着自己的深思熟虑和全面考量。那李义府不仅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其对朕的一片忠心更是日月可鉴呐!所以朕坚信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这一职位。”

就在此时,朝堂之上又有另外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站出来随声附和道:“陛下呀,您可要三思而后行啊!这中书舍人之位掌管着朝廷的机要大事,所承担之责任可谓极其重大,万万不可如此轻率地做出任命决定啊!”

听到这话,李治原本就不太好看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只见他微微眯起双眼,目光如炬,语气异常坚定地高声说道:“朕心意已定,关于这件事情诸位爱卿就不必再多言讨论了!”话音刚落,李治便猛地将视线扫向整个朝堂,眼神之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而众大臣们见状,深知此刻陛下态度已然坚决到毫无转圜余地,于是纷纷低头噤若寒蝉,再也不敢轻易开口发表任何意见了。一时间,朝堂之上鸦雀无声,气氛凝重得仿佛连一根针掉落在地上都能够清晰听见。

退朝之后,长孙无忌阴沉着脸匆匆赶回府中。那原本就不苟言笑的面容此刻更是犹如乌云密布一般,令人望而生畏。他深知今日朝堂之上所发生之事意味着什么——李治这位年轻的皇帝正在暗中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企图挣脱他们这些历经数朝的老臣们的掌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踏入书房,长孙无忌径直走到书桌前坐下,双手紧紧握拳撑在桌面上,关节因过度用力而微微泛白。沉默片刻后,他猛地抬起头,对着门外高声喊道:“来人!”

管家闻声快步走进书房,躬身行礼问道:“大人有何吩咐?”

长孙无忌目光如炬,紧盯着管家,一字一句地说道:“从即日起,给我密切关注陛下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他身边那些新近被提拔起来的官员。若有任何风吹草动,必须立刻前来禀报于我,不得有误!”

管家连忙应诺,领命而去。

自那日起,长孙无忌便开始在朝堂之上对李治所提拔的官员展开了一系列的打压与排挤行动。

一日早朝之时,众大臣正依次奏事。轮到李义府呈递处理好的公文时,长孙无忌那双锐利的眼睛瞬间捕捉到了其中一处极为细微的疏漏。只见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随即跨步而出,拱手向李治进言道:“陛下,微臣有事要奏。”

李治见状,点了点头示意其继续说下去。

长孙无忌清了清嗓子,提高声音说道:“陛下,李义府身为中书舍人,身负重要职责,理应对公文的处理做到尽善尽美。然而,此次他所呈交上来的这份公文竟然存在如此明显的疏漏之处,实在是太过疏忽大意。这般行事作风,又怎能担当得起朝廷赋予他的重任呢?还请陛下明察!”说着,他将手中那份公文高高举起,展示给众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