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都不知道手套还能这样缝!”有去过北地做事的乡亲,惊奇地活动着戴了手套的手指:“在北地,有钱人家的主子都是套着一个叫手笼子的东西……”
这乡亲担心没去过北地的人不知道什么叫“手笼子”,又解释道:就是用布帛或皮制成的一个两头两通的圆筒子,絮上纳实,冷了就直接把手套进去保暖。
“那时候我要是知道有这种用粗布就能缝制,手指还能活动,不会碍着干活的手套,我早就找人给我缝上几双了。”
听到这话,温暖努力在原主的记忆里搜索起来,这才发现这个朝代竟还没有手套的出现,只有手炉和这位乡亲说的手笼子!
这雪一下就是七八天也没有要停的迹象,幸亏不是暴风雪,不然这个村子怕又得重建了。
这样的雪天,乡亲们除了清理积雪就是躲在自家的炕上取暖。
这时候全村人都在庆幸当初他们见温家弄了土炕后觉得方便也都跟着做,不然这种鬼天气,一家子肯定都得冻坏。
这天,温家三房人都聚在温兴业这边的厅屋聊着家常,曾斌也在,屋子四个角落都放着炭炉,也不算太冷。
一家子在商量着,万一雪越下越大,到时候又要怎么避过去。
大家各抒己见后都把目光投向了温暖。
在全家人看来,温暖跟着外公在外面跑,见多识广才能在下小雪时就提出预防措施,让乡亲们又一次避过灾害。
温暖却无奈道:“真要遇到暴风雪,我也没有办法。”
她不是神,在这样有限的条件下,哪能每次都能带着乡亲们躲过危险?
一家人正说着话,外面响起了拍门声。
“好像是吴掌柜!”三郎起身出去。
“你慢点。”老太太担心三郎身上的伤。
来人确实是吴自宽,他打着油伞,身上还是沾满了雪。
在进入厅屋前,他抖落了身上的雪才收伞进去。
一进入厅屋,吴自宽打了个激灵:“好暖和啊。”
“吴掌柜,您怎么冒雪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