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民谣

如果拿人做比喻,那么东北可能就像一个大大咧咧敢爱敢恨的小姑娘。

固有印象可能会出现小的错误,但绝对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这样一个地方,写出来的歌,难道不应该是豪情万丈的吗?

叶昊然当时有病,脑子发热,写出一首伤感的,他们可以理解。

可顾帆这一上来,前奏中就透露着一股隐隐的悲伤。

他们理解不了。

他们不是傻子,顾帆也不是傻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怀揣着心中的疑惑,众人一边听歌,一边皱起了眉头。

舞台上,十多秒的前奏在不知不觉间结束。

台下的观众们受到前奏感染,逐渐闭上了双眼。

而顾帆,则将话筒凑到了嘴边。

“三九的梅花红了满山的雪。”

“萧条枝影月牙照人眠。”

“小伙赶着马车手里攥着长鞭。”

“江风吹过他通红的脸。”

“锣鼓声声正月正。”

“爆竹声里落尽一地红。”

如果说方才,众人疑惑歌曲的主旋律为何是悲伤。

那么现在听到这里,众人心头的疑惑的就更盛了。

从歌词的角度来看,顾帆明显是想通过歌曲去讲一个故事。

而这个故事,又是红了满山的雪,又是锣鼓声声正月正。

这本该是一个喜庆异常的场面。

可为何又悲从中来呢?

“啧,啧,啧。”吕嘉年连连咂嘴,抓耳挠腮也想不明白。

“老洪,你是导演,懂的比较多,你看懂了吗?”

面对疑问,洪云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在一处没有得到答案,吕嘉年又想问问叶昊然与张渊。

可看着两人眉头紧锁,脑海极速运转,以至于额头都冒汗的样子,他闭上了嘴。

“悲伤?悲伤。悲伤!”张渊口中不断念叨着。

似乎是对这个点展开了颇为深刻的思考。

“等等!”

“我明白了!”

突兀的一声大喊,在场的艺人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张渊身上。

吕嘉年本就心中疑惑正浓,碰上张渊这种说法,他当即下意识的开口追问:

“你明白啥了?”

闻言,张渊扭头看了一眼周围的艺人,胸有成竹的解释道:

“老叶的歌,主旋律也是悲伤。”

“可我明显感觉到,那是因为我们当时状态不好,生病了。”

“老叶是因为状态不好,所以看什么都伤感。”

“而小帆的伤感。”

“从歌词来看,应该是以乐景衬哀情。”

“如果我猜的没错,歌词后面马上就要揭示原因了!”

张渊说完,众艺人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

随后又立马投入到了对顾帆歌曲的聆听当中。

既然马上就要揭示原因,那他们绝对不能错过一点!

正如张渊所说。

歌曲的确是如此。

舞台上,顾帆并不知晓众艺人对歌曲的讨论。

他依旧在倾情献唱。

“家家户户都点上花灯。”

“又是一年好收成。”

“清泠泠的江水滔滔流了多久。”

“像那游子一去不回头。”

“姑娘含着眼泪孤单站在门口。”

“一眼望断了多少个秋。”

在外闯荡的游子因各种原因不能归家。

在家乡守望的姑娘形单影只,望穿秋水也唯有等待。

这其中有乡愁,有爱情。

最朴素的情感,往往不需要词藻的修饰。

只是简单的几句话,那种催人泪下的情感便跃然纸上。

歌曲听到这里,台下的观众们一个个都陷入了无声的沉思。

而歌手们,则张大嘴巴,无比惊讶的指着张渊。

他们震惊于张渊对歌曲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但更震惊的。

是顾帆对东北的理解与诠释。

其实单从台下观众们的反应就能看的出来。

倘若这首歌没有唱进众人的心中,没有激发众人的共鸣。

那么又何来众人齐齐沉思不语,乃至于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的画面呢?

给张渊竖了个大拇指,众人继续将注意力放到顾帆身上。

而后者,已经将歌曲唱至了副歌。

“塞北残阳是她的红妆。”

“一山松柏做伴娘。”

“等她的情郎啊衣锦还乡。”

“今生我只与你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