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一人一狐正好奇打量着他,见性大师轻念了一声佛号,眼神飘忽在澜沧江和浪沧江交汇处:
老和尚的修行资质不在佛祖之下,却始终踏不出那一步,于是老和尚便问女帝,为何佛祖可以成佛,老和尚却不可以,女帝答曰‘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他走出了自己的道,而你没有’。
后来老和尚又询问女帝,我的道在何方,女帝不答,而是背对着我,看向这湍流不息的江水。
当时老和尚以为女帝指的是我的道在这块被世人唤作摩崖石刻的鸿蒙石之上,只要能领悟其孕育的三千大道法则之一,便也能走出自己的道。
孰料寒暑交替,秋收冬藏,老和尚历经悠悠岁月,惯看日升月落,见识过无数一时豪杰,于鸿蒙石上留迹。
然我修为通天彻地,神通旷古烁今,却终无所获,囿于成见,徘徊迷惘。
十年前,老和尚几欲堕魔,幸得后辈观南留于鸿蒙石上的数言,救我于危难,使我重获信心。
其后三年,那神秘女子的剑意蕴含佛、道、儒三宗气息,令老和尚若有所思,距捅破那层窗户纸仅一步之遥。
今日小友所言,犹如醍醐灌顶,令老和尚幡然醒悟。
女帝当时所看,分明是澜沧江与浪沧江,岂是鸿蒙石?她之意,乃是让老和尚汲取三教等诸子百家之思想精粹,求同存异,融会贯通,使之如眼前澜沧江与浪沧江一般,虽发源不同,终汇聚一处,再无分别。
此正所谓大道三千,殊途同归!今日老和尚方悟女帝用心。
蹉跎至今,实不该,所幸为时不晚,老和尚已在路上,二位小友,老和尚去矣!
说完,不待一人一狐反应,见性和尚便化作一道金光,消失在了原地,徒留顾念远和云锦呆立当场。
夕阳斜照,晚风萧瑟,在大佛掌心的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这才缓过神来,见性大师怎么这么快就跑了,心中还有好多疑惑没解开呢。
尤其是见性大师的身份,听他的口气,他的身份地位可不低呀,不仅欲与佛祖势比高,他和女帝打过交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