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顾念远赠谢道韵

据顾念远猜测,在易经阁中看到的女帝的那幅画,便采用了此种技法,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不用愁。反正来都来了,就当免费旅游,到处逛逛还免了门票钱。

顾念远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小径两旁的许多花草树木都是他不认得的。可能是稀有物种吧,等有机会,一定询问一下作画之人这些都是在哪里画的,到时候把它们通通挖回家去。因为顾念远坚信只有在自家院子里的才是自己的,他更坚信我的地盘我做主,从来只有一枝桃花入墙来,而不会让一枝红杏出墙头。

走走停停,顾念远又溜达了一会儿,竟在小径不远处发现了一个碧波深潭,走上前去,突然发现潭水中竟倒映不出他的身影。

这~

莫非是心神本就无形无质,所以在潭中显现不出?还是说就算绘画技法再巧妙,此地也不过是绘画之人所营造真实的幻境?不过还不待顾念远把这一切都探索清楚,那远处隐约传来的寺庙钟声竟震的他心神恍惚,等顾念远再次睁开眼睛之时,却发现已经身在画外了。

顾小友?

孟取义大儒放下茶杯,关切询问道:“如何?”

顾念远没有答话,他明明记得上前欣赏此画的时候,孟取义大儒正在饮茶,他都在画里待了这么久他怎么才把茶杯放下?莫非此画还自带‘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诸如此类的功效?

这让顾念远起了好奇之心:“孟先生,学生能否询问知悉此画的来历?它的作者是何人物?你们口中的韵儿又是谁?”

四人对望了一眼,最后还是孟取义大儒哂笑道:“告诉顾小友也无妨,此画乃是我等的学生谢道韵专门为她寂照庵的一位好友所作。”

谢道韵?寂照庵?

这两个名字好像都不陌生啊,哦,想起来了,当初在瞻涛寺时,那位见性大师曾提及过寂照庵,说是里头有一位得道的小尼姑。至于谢道韵,当初安若初也曾随口提那么一句:“孟先生,你口中的谢道韵不会是那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笔落悬日月,文成泣鬼神’的谢道韵吧!”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