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新皇

太监赶忙微微躬身,轻声回应:“陛下洪福齐天,信王殿下对陛下的敬爱亦是发自肺腑。陛下龙体安康,实乃万民之幸。”

也许,在他被病痛折磨的心里,从这个弟弟身上看到了王朝延续的希望。

天启七年(1627 年)八月二十二日申时,乾清宫内仿若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寂静得令人胆寒。

太监宫女们皆屏气凝神,大气都不敢出。唯有朱由校那微弱的呼吸声,在这空荡荡的宫殿之中幽缓地回荡着,每一声都似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间,仿若死神那渐渐临近的阴森脚步,一步一步,带着无尽的压迫感。

一位小太监守在床边,眼神中满是惶恐与不安,额头的汗珠滚落却不敢抬手擦拭。此时,一位老太监轻轻走近,压低声音问道:“陛下情形如何?”小太监颤抖着双唇,几乎带着哭腔道:“公公,陛下这呼吸越来越弱,怕是……”

突然,那原本就微弱的呼吸声戛然而止,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小太监先是一愣,随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放声大哭起来:“陛下驾崩了!”

很快,这一噩耗如同一阵凛冽的寒风,迅速穿透宫廷的重重宫墙,传至每一个角落,进而弥漫至整个京城。

魏忠贤,这个平时在朝堂上耀武扬威的人,此刻哭得两眼红肿,可他的红肿眼睛里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

他和他的党羽们在昏暗的密室里商量对策,密室里的烛光晃来晃去,映照着他们表情各异的脸。

魏忠贤来回踱步,脸上仍残留着对皇位的觊觎与狂热,他的眼神中透着不甘,喃喃自语道:“本公公经营多年,这天下大事皆在掌控,为何就不能坐上那至高之位?”

一旁的兵部尚书崔呈秀听闻,额头上冷汗直冒,赶忙上前低声劝道:“公公,此事万不可行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您虽权倾朝野,但名不正言不顺,天下人心向背,绝难容忍公公此举。”

魏忠贤猛地停住脚步,怒目圆睁,呵斥道:“你懂什么!我为这朝廷劳心劳力,凭什么不能取而代之?”

崔呈秀“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公公,莫要被权力迷了心智。如今虽然您手握大权,可一旦称帝,必遭各方势力群起而攻之。且先皇驾崩,新主继位,您依旧可居高位,把控朝政,又何必冒险犯难?”

魏忠贤眉头紧皱,陷入沉思,良久,他才缓缓叹了口气:“罢了,罢了。此次便依你所言,且放过这等念头。”

崔呈秀长舒一口气,暗自庆幸,却也深知,这宫廷权力争斗的旋涡,依旧危险重重,不知何时又会掀起惊涛骇浪。

突然,一个小太监阴鸷着脸,压低声音说道:“公公,我有一计,可保您权位永固且有机会掌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