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有何不知啊?赵司马赶紧说说!”刘忠听赵顺的意思,这事还有转圜的余地,迫不及待的追问。
“这赵云家虽然也算大族,但在常山排名并不靠前。那常山郡官职有限。赵云被地方举荐,但是也只是为军中小官。故而赵家才以母亲心疼赵云年少为由没有出仕,有点那个,那个什么意思。”赵顺说到这里,也想不起来个合适的词。
“待价而沽!”张世平接了一句。
“是,是,是!就是待价而沽的意思。”
“哎……”刘忠长叹了一口气,“可是自己也就是个区区三百石的典农都尉,也给那赵云提供不了太高的职位!”
“都尉此言差矣!”苏双见刘忠有点丧气,向刘忠拱了拱手。“那官场之事我未必懂,但是以我多年经商看来,那赵家不愿赵云出仕,未必就是嫌官小”
“哦?苏先生为何如此说?”刘忠问道。
“我当年初从商之时,由于父亲关系,本能在总号做事。但在那总号做事,族内人事复杂,处处人情世故,就算一身的本事也难以施展。我宁愿选择偏远小店一掌柜,虽然职务不高,但小店之事皆能做主,倒也痛快。如今也算是小有所成。”
“以这商场想官场,那郡中关系必然盘根错节,纵然出仕也未必能一展所学。无非是做个小官小吏,蹉跎岁月罢了!若那赵云真是少年英雄,想必不愿为此事。”
“都尉虽然只是一典农都尉,但自成体系,麾下青壮余人,自然大有用武之地。更何况都尉剿黄巾立有大功,又有义父为太守。待到剿灭黄巾,朝廷论功行赏,都尉必将前途远大。那赵云未必就不肯前来啊!”
苏双是为了给刘忠出主意,强行给刘忠找优势,这些话随口就说出来了。可是自己仔细这么一想,这刘忠确实前途远大,心里就盘算起来,是不是和族内商量商量,在这刘忠身上加大投资。
且不说苏双心里怎么盘算,刘忠听了苏双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但正因为刘忠知道赵云在三国武将中的级别,自己虽然后世穿越而来,也就是一普通人,对于收服赵云实在没有信心。“先生说的有理!可是……”
“都尉,不如我回乡一趟,将那赵云给都尉请来,到时候能否将赵云留下,就看都尉的了。如何?”赵顺见刘忠还在犹豫,抢过话头说道。
“赵司马,听你说来,那赵云也是族中希望,又远在常山郡,是否愿意来我这里一行?”
“都尉,像我这不成气的,在都尉麾下都做到了典农司马,此番回去也算是衣锦还乡了。那赵云一身本领,现在也是白身,如何不羡慕?”赵顺很得意自己这百石官,对他来说已经算得上光宗耀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