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征战,漠南蒙古的势力,要么被明军歼灭,要么仓皇逃窜,剩下的蒙古部族,也都纷纷归顺了朝廷。
如今明朝大军更是一路势如破竹,杀到了乌兰巴托。
而乌兰巴托此时属于喀尔喀蒙古汗国。无论是漠南蒙古,还是喀尔喀蒙古汗国,在明朝大军的强大攻势下,都只能望风而逃。
所以卫时春他们驻扎在此,北方已无后顾之忧。
而而唯一有可能构成威胁的,便是西边的敌人了。
因此,当东察合台汗国出兵犯境的消息传来,卫时春第一时间便知晓了。
若是换做以前的大明朝廷,卫时春遇到这种情况,大概率会按兵不动,只需将消息如实汇报上去即可。
毕竟带着那些战斗力堪忧的明军贸然出城迎敌,实在太过危险,躲在城里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但如今时代已然不同。
天武皇帝朱慈烺雷厉风行,治军极严,各大兵团的战斗力早已今非昔比。
卫时春心里很清楚。
要是自己敢按兵不动的话,朱慈烺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
更何况如今的明朝大军,经过一系列改革与训练,战斗力强得惊人。
于是乎。
卫时春在收到敌人犯边的消息后。
当机立断,立刻点齐三万精锐明军,还有三万蒙古仆从军出战。
同时派人通知周边距离较近的蒙古部族,让他们大举出兵相助。
随后他又迅速将情况上奏朝廷。
只是他的奏折传递速度,远不及锦衣卫传递消息的速度快。
所以,当卫时春收到锦衣卫传来的消息时,他已然带领着三万精锐和三万仆从军,抵达了酒泉地区,距离前线已然不远。
而蒙古诸部对卫时春的号召纷纷响应,各个部落出动的蒙古骑兵竟有八九万之多。
如此一来。
集结的兵力加起来已经达到了十四五万,这可比朝廷最初要求出动的兵力多了不少。
卫时春心中不禁思索,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必要派李定国过来吗?
卫时春相信天武皇帝朱慈烺收到他的奏折,了解到最新的兵力情况后,肯定会有新的命令下达的。
所以,他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带领着大军继续向西挺进。
事实上和他猜测的一样。
朱慈烺收到卫时春的奏折之后。
没有对出战的兵力作出调整,而是以实际为准。
并且又下达了新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