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清明上河图

邻船的人也没闲着,扯着嗓子大声吆喝,指指点点,七嘴八舌地出谋划策。

船里船外,桥上桥下,所有人都在为这艘船过桥而紧张忙碌着。

桥上围观的百姓们,一个个伸着脖子,探着头,眼睛瞪得溜圆,神色紧张,仿佛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为过船的惊险情景捏了一把汗。

不远处,已有几艘船依次静静地泊在岸边,主航道中,还有两艘船正缓缓航行,橹工那雄浑有力的汴河号子与纤工高亢激昂的汴河号子交织在一起,在空气中久久回荡,凭添了几分壮丽豪迈之气!

这时,林冲快步走到姜齐身边,他身着一袭劲装,腰间佩着一柄长剑,身姿挺拔,透着一股英武之气。“不远处便是樊楼,那里的酒菜可是一绝。郎君若是心中烦闷,林某请郎君去痛饮一番,一解心头愁绪!”

姜齐摆了摆手,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说道:“林教头俸禄也不宽裕,还是留着贴补家用吧。咱们去道旁的茶棚里,喝些茶水,聊聊天,也挺好。”

说是找茶棚,最后姜齐和林冲在汴河码头与城门的中间,寻到了一个装修雅致的茶楼。

茶楼雕梁画栋,门口挂着两盏大红灯笼,随风轻轻摇曳。

两人刚一落座,热情的茶博士便快步上前,手中拎着一把铜壶,动作娴熟地为他们沏上两杯香茗。茶香袅袅升腾,林冲这才微微前倾身子,压低声音说道:“之前在大理寺外,我见郎君神色不对,心中放心不下,便冒昧跟了过来。只是林某有一事实在想不明白,还望郎君能为我指点一二。”

“指教不敢当,林教头但说无妨。” 姜齐轻轻端起茶杯,微微抿了一口,苦涩的茶汤在舌尖散开,他的目光透过窗户,望着街上热闹非凡的景象。

这一带繁华热闹,酒店、茶楼一家挨着一家,各种店铺字号密密麻麻,鳞次栉比,街道上车轿穿梭,骡马嘶鸣,一片忙碌。

不远处,一间木工作坊里,两位技工正全神贯注地赶制一辆骡马车,手中的工具上下翻飞。

拐弯的街道上,一位货主正和驮工讨价还价,准备租用毛驴驮运货物,驮工弯下腰,正吃力地把地上的货物搬到驴背上。

小主,

正对着茶楼的,是一位算命大师的占卜铺子,门口人头攒动,找他推算寿命财运的人络绎不绝,生意十分兴隆

林冲清了清嗓子,神色认真地说道:“既然蒲东之事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过去了,没掀起什么风浪,那理应是好事一桩,郎君又何必如此纠结,愁眉不展呢?”

“这哪里是什么好事啊!” 姜齐重重地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无奈与忧虑,“小可反倒盼着大理寺能出具海捕公文呢。”

“郎君的想法,正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林冲一脸疑惑,眉头拧成了个疙瘩。

“若是真有了公文,起码说明咱们朝廷还能做到执法严明,可现实呢…… 唉!” 姜齐苦笑着,笑容里满是苦涩与嘲讽,“大理寺,是总掌天下刑罚审核的要害衙门!如此权重之地,处理事务却如此偏袒不公,林教头,你不妨想想,若是行军打仗,军法松弛,行军司马掌管赏罚不明,记录功勋随意潦草,那士兵们还哪来的士气奋勇杀敌?”

“这……” 林冲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即陷入沉思,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回过神来,心中暗自点头,觉得姜齐所言极是。

“虽说这事落到小可头上,看似是逃过一劫,可若是换作一个普通乡人,一个无权无势的百姓呢?遇到官司也被这般随意处置,你可曾想过,他们该去哪里申冤诉苦?” 姜齐说着,情绪有些激动,端起茶杯,一口将茶水饮尽,“并非小可矫情,不知好歹,实在是对大理寺这般行径失望透顶啊。”

“这……” 林冲一时语塞,竟无言以对。他低头沉思,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若是自己遭了冤枉,又该去何处申诉呢?这么一想,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心头,忍不住打了个寒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