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李丰清了清嗓子,声音略显沙哑,“此时把大家召集过来,是有一件十万火急的事。”
他顿了顿,从桌上拿起那封盖着高柄印信的书信,扬了扬,“广济军有令,五日内,咱们济州必须筹备五百艘大小船只,否则军法处置!”
此言一出,议事厅内瞬间炸开了锅。
一位身形富态的船主“噌”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知州大人,这可太难了!咱们济州平日里船只虽多,但分散在各个码头,要在短短五天内凑齐五百艘,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是啊是啊,”另一位年轻些的船主附和道,脸上满是无奈,“就算咱们把所有能找的船都找出来,也远远不够这个数啊!”
负责船务的书吏也上前一步,忧心忡忡地说:“大人,此事棘手。且不说船只数量,就算船只集齐了,还得检查修缮,这也需要时间啊。更何况,咱们自己也得留下一些,以防梁山啊!”
李丰神色愈发凝重,他微微点头,说道:“本官也深知此事艰难,但军令如山,咱们没有退路。如今之计,只能先统计现有船只数量,再想办法填补缺口。”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主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要我说,咱们先派人去各个码头,把所有能调用的船只都登记下来,然后再到周边城镇去借调,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一位年轻的官员提议道:“要不咱们出高价收购一些民间的小船,改造一下,说不定也能派上用场。”
“之前还行,只是此时却是难!”一位船东苦笑道,“不少刁民早就驾着船去了梁山水泊之中,收购不了多少!”
李丰沉思片刻,点头道:“不管如何,这也是个办法。只是时间紧迫,大家务必抓紧。从现在起,各司其职,每两个时辰向我汇报一次进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众人纷纷起身,拱手领命:“遵命!”
“散了吧,”李丰疲惫地摆了摆手,“大家都去忙吧,希望咱们能顺利完成任务,否则……本官能给你们讲道理,高柄那人的军法,可不跟你们说理啊!”
一连过去三日,宋江一次也未去定陶县后衙,整日里要么便是跟在张清身后,看其整军训练,要么便是对那些士卒嘘寒问暖,同食同住!
在广济军的营地里,篝火熊熊燃烧,映红了夜空。
宋江以犒劳将士为名,花了大钱,购买了好酒好肉,举办了一场热闹非凡的宴会。
营地中摆满了桌椅,桌上布置了美酒佳肴,酒香、肉香弥漫在空气中,引得士兵们欢声笑语不断。
宋江身着一袭锦袍,面带微笑,穿梭在将士们之间,和这个能说上两句热闹,和那个也能谈上三句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