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个交火回合,燕王一伙已有十几个侍卫流下鲜血。
面临这不利局面,殿下立刻跃马上前,指挥属下 ** 。
但终究晚了一步, ** 虽然快速,却未能改变现场局势。”
姚广孝眼底浮现了后怕的神情,明朝不想让燕王身死,除了亲眷,就是几乎算是最后一搏的黑衣僧人,姚广孝。
“那么燕王究竟如何脱身呢?”
对于姚广孝和燕王之间的私密感情,胡珂并不在意。
现在,他只想知道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在战斗中,燕王是一位沙场久战老将,身边侍卫也几乎是昔日共战场杀敌的好汉。
因而在最初 ** 阶段,效果显着,直接扫荡前方那一群叛逆首领。
然而,胡珂语意里暗含的意思,被姚广孝感知到了。
他没再牵扯其他,而是顺着主题继续说道。
“既然形成了有效的反击,那为何后来燕王还能如此受伤呢?”
眉头皱成一线,胡珂不解的是,堂堂明代皇子,竟在这国境遭遇成批敌人的袭击,这件事他难以理解。
“哎,”
说到这里,姚广孝不禁叹了一口气。
“当那帮盗匪在第一波攻击失败后,迅速向第二波发起冲击,并再次被燕王及侍卫打退。
按照道理,在这时候,一切都已经结束,因为敌人追求突袭效应,企图在一击不成之时,再等援军抵达并做好防备后再度攻击,这种做法显然是愚蠢的。
殿下在第一时间将追击的步伐停滞于离前哨简易驻地不足两百公尺的地点。”
听取姚广孝描述时,关于那位燕王在这关键时刻仍然保持镇静的信息,胡珂不由得点头认同。
对他的冷静,给予了肯定。
自古至今,战场上借助假败诱敌深入以构筑包围的策略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兵法。
对于如燕王一般掌控显着优势的秦况来说,能够保持清醒头脑,避免胜利冲昏头脑,实属难得。
面对燕王殿下这种表现,“能够挑选智慧大臣姚广孝的人物”的身份给予了充分的赞誉。
“素未谋面”的燕王展现出的独特风范令人刮目相看。
但如果只看到这里,并认为事情就这样完美收局,那就太过理想化了。
燕王遭遇刺杀事件虽未能成功,但却意外为他赢得“冷静稳重,处事得体”的正面评价。
“贤明的名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赞誉而非批评。
只是……
燕王殿下的名字一提,胡珂的思绪开始转动,揣测是什么因素让这位前期战略准备近乎完美的王者,于关键一刻失策落套。
事情的进展似乎远超了他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