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原本的习惯是放飞三百里、需要七到八只鸽子,才能确保有一只归巢。但合肥距离日照,直线距离刚好是一千里,里程变远了三倍之多,谁也不知道需要放飞多少才能有飞回来的。
所以年初第一次试验的时候,鲁肃派了一辆大车、拉着五十只鸽子送去合肥再放飞,最后发现居然回来了四只,这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后来磨合了几个月效率也越来越高。
最新这次试验,是七天前派人去合肥的,信使只需日行二百里,也不用太辛苦。带走的鸽子数量也减少到了二十只,这样也不用马车来装了,会方便很多。
按计划,今天应该也是鸽子飞回来的时候了。
鲁肃和诸葛均已经观摩过好几次了,而关羽却是第一次观摩这样的试验,还挺有兴致。便在日照镇上歇息,让人置酒设宴,与诸葛瑾、鲁肃、诸葛均一边叙谈作乐,一边等着看乐子。
随行的人,当然是立刻伺候着,端上了一些日照本地的新特产。关羽也是能够吃苦的人,对吃喝并不挑剔,来到这种海边小镇,当然要靠海吃海,并不一味求奢华。
“此乃何物?”关羽拿起席上一个不太认识的果子,好奇问道。
一旁的诸葛瑾趁机卖弄道:“此乃林檎,与辽东原产的又略有不同,虽然还有些酸涩,核大,但我觉得此物可以好好培育,用选种之法筛选核小味甜的,将来或能造福百姓。
水果虽然不易保存,但却可以充分利用山坡地,对于工商人口密集、耕地又不够的地方,算是一种补益。寻常百姓不会琢磨怎么育种水果,是因为水果无法缴税,也不好卖。
但一个地方不务农的人口一多,辅食都能就地消耗完,不用外运,那些劣势也就不重要了。反正诸县是我封地,不用对朝廷纳税,我想怎么调整当地税赋征收方式,就能怎么调整,正好拿来做个治理试验。而且此物应该比别的水果相对容易储存些,将来选育得好,我觉得放上几个月没问题。”
所谓林檎,就是汉朝从辽东原产地弄来的苹果,跟后世吃的多肉高甜苹果不是一回事,后世的苹果是近代重新引入的良种。
汉朝的苹果核很大,也不怎么甜,总之性状很差。但诸葛瑾也知道后世山东日照的苹果很有名,觉得这地方的坡地或许能利用起来,就让人选育培植苹果。
一来是烂地充分利用,二来也是看重了苹果的保存期比较长,适合储备。至于育种选种的事情,他和诸葛亮都掌握了生物学遗传学的常识,有时间就点拨一下当地农户育种规律,假以时日肯定能有改良。
这种事情本来也不花什么精力,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结果也无所谓,就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了。
关羽听了诸葛瑾的思路后,倒也觉得可敬,没再嫌弃林檎果太酸,吃了两个,觉得虽然酸,但也别有清新的味道。
席面上还有一些菜都是当地的海产,
一种晒干的、比蛤蜊要大上不少、但又不是扇贝的干贝肉,
还有晒干的海虾米,新鲜的足有将近一尺长的竹蛏和海肠子,全都是加了生姜蒸熟再放酱汁调味。
关羽原本还以为,来到青徐交界的沿海,能看到跟南方淮扬沿海一样的各种海鱼宴。
毕竟当年诸葛瑾改良了流刺网捕鱼后,淮河口和长江口,还有邗沟运河入江口,都靠着潮汐捕鱼法捕得盆满钵满了。刘备阵营的文武官吏,乃至军中士兵,只要在广陵等地驻扎的,这些年吃鱼都吃的不要不要的了。
没想到到了山东半岛沿海,因为缺乏大江大河在此入海,海水也少了对流浑浊,大鱼也比南方少了很多。相比之下,虾蟹贝类却是数量暴涨。
诸葛瑾也稍稍花了点精力改良了捕捞器具,把渔民们原本捞小海鲜的原始工具稍稍优化了一下,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光靠这些小海鲜就能养活几个县没问题。
只是诸葛瑾谨慎,知道贝类的寄生虫问题可能比鱼类更严重,所以他自己吃虾蟹贝类都要求加生姜彻底蒸熟,宁可不要所谓“极致鲜嫩”的口感。
而北方寒冷天气不适合种生姜,诸葛瑾就让糜竺从南方海路贩运大量生姜过来,反正现在糜竺的海运成本已经很低了,他家就是做这个生意的,当然不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