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天子愿意面对来自天下学子的声讨。
众大臣都在等着景和帝的决断。
景和帝韩峥看了下首的大臣们一眼,目光落在太子韩临身上,问道:“太子,此事你怎么看?”
韩临拧眉思索了好一会儿,最后说道:“父皇,若是闹出科场舞弊的事来,只怕学子们动乱,不利于朝廷的稳固,今年西北各处干旱,流民增多,朝廷本就艰难,儿臣觉得不宜再闹出大乱子来,科场的事,望父皇三思再定夺。”
景和帝听了,沉默了片刻,连太子也知道此事宜小不宜大呢。
这些人可不就是仗着这点,寻个替死鬼出来,巴望着他好息事宁人么?
他看着下面一片地人头,很想从里面找一两颗看不顺眼的,拧下来,好让众人知道,这个大殿里坐在尊位上的是谁。
但科场的事,最好的决断的确是大事化小。
他点点头道:“太子说得不错,大燕朝堂要稳固,不可无端生乱。如此,便按照崔侍郎的法子去办吧。”
姚煦还要再说什么,姚致已经先他一步站了出来,说道:“皇上,关于鸣沙山长城一段,征收徭役的方案还需要皇上早日定夺。”
接下来一整个早朝,便都围绕着鸣沙山段的长城修筑问题,直到散朝,姚煦始终没有再找到谏言的机会。
走出宣政殿,姚致喊住了姚煦:“今日你跟我一起回府上用饭吧。”
姚煦自从入仕上朝以后,便是自己坐马车上朝,有时候天气好也骑马,从未与他父亲同车而乘。
他长大以后,便觉与父亲之间能心平气和聊的天屈指可数,不想父子俩同乘一车,却无话可说。
今日早上的天气本是很好,姚煦是骑马出来的。
姚致上了年纪,不想闪着腰,上了五十岁便一直是乘马车上朝。
现在天还下着小雨,姚煦想拒绝姚致,又觉得会太过明显,好像在躲着他老子,只好同姚致一路,正好他也有话想同他爹说。
父子二人上了马车后,马夫便赶着马车往姚府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