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终篇:大结局

曹操对顾泽的远见卓识十分赞赏,当即下令采纳他的建议,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

新的农业政策很快在各地实施,效果显着。

优良的种子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改进的耕作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奖励农耕的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百姓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纷纷称赞顾泽是他们的恩人。

魏国的粮仓日渐充盈,国力也随之增强。

看着欣欣向荣的景象,顾泽心中却并没有丝毫的懈怠。

他知道,魏国虽然在赤壁之战后元气大伤,但底蕴犹在。

要想真正巩固统治,还需要进一步平衡各方势力,才能长治久安。

他站在高高的城楼上,俯瞰着繁华的许昌城,目光深邃而悠远。

“下一步……”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凝重。

“子扬在想什么?”曹操不知何时来到了他的身后,顺着他的目光望向城内。

“臣在想,如何才能更好地平衡朝中势力,为主公分忧。”顾泽转身,对着曹操拱手一礼,语气平静而坚定。

曹操的目光掠过城内鳞次栉比的屋宇,最终落在顾泽沉静的脸上。

“子扬所虑甚是,”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孤亦在思量此事。” 他伸手轻抚胡须,深邃的赤壁之战后,魏国虽损兵折将,但根基仍在,而朝中势力暗流涌动,尤以曹丕、曹植两派最为突出。

二人皆是人中龙凤,各有拥趸,明争暗斗不断,着实令他头疼。

顾泽的出现,恰如一剂良药,可用于平衡朝局。

曹操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顾泽的反应。

这年轻的谋士,自从火烧赤壁、生擒周瑜后,便名声大噪,朝中不少官员都对其敬佩有加。

他心思缜密,才华横溢,确是难得的治世之才。

但,也正因如此,曹操心中始终存有一丝戒备。

权力,如同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巩固统治;用不好,则可能反噬自身。

顾泽如今羽翼渐丰,若不加以控制,日后恐成尾大不掉之势。

“子扬以为,该如何平衡丕儿与植儿之间的势力?”曹操状似随意地问道,语气中却带着一丝试探。

顾泽略一沉吟,拱手答道:“主公,臣以为,可令二公子分别掌管军政要务,相互制衡,如此一来,既能历练二公子,又能避免一家独大,于国于家,皆为有利。” 曹操闻言,微微颔首,这正是他心中所想。

顾泽的建议,既能让他顺理成章地分化曹丕、曹植的势力,又能借此观察顾泽的忠心。

“子扬此计甚妙。”曹操抚掌赞叹,随即话锋一转,“只是,如此一来,子扬肩上的担子便更重了。” 顾泽躬身道:“为主公分忧,是臣的本分。” 曹操拍了拍顾泽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子扬,孤老了,这魏国的未来,还要靠你们年轻人啊……”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子扬,你说,这天下……”

曹操的声音戛然而止,目光中却蕴藏着千言万语。

他负手而立,衣袍在秋风中猎猎作响,仿佛一位孤独的君王,站在权力的巅峰,俯瞰着芸芸众生。

顾泽静静地站在他身后,感受着这位枭雄身上散发出的威严和霸气。

他明白,曹操心中所想的“天下”,并非仅仅指魏国的一隅之地,而是整个华夏大地。

“孤这一生,征战沙场,戎马倥偬,”曹操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沧桑,“见惯了尸山血海,也经历了无数的背叛与离合。如今,孤只想让这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他转过身,目光炯炯地注视着顾泽,“子扬,你可明白孤的心意?”顾泽躬身答道:“臣明白。”他知道,曹操虽然权倾朝野,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称帝,或许可以满足一时的虚荣,但却会招致天下人的反对,甚至引发新的战乱。

只有以丞相的身份治理国家,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和支持,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曹操的做法,赢得了朝野上下一致的赞赏。

百姓们歌颂他的功德,官员们敬佩他的智慧。

就连被俘的刘备,也不得不承认,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曹操以丞相之姿治国,不仅巩固了魏国的统治,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榜样。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权力并非万能,只有以民为本,才能赢得真正的民心。

他看向顾泽,”

顾泽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曹丕和曹植,如同两头蓄势待发的雄狮,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一场腥风血雨。

他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才能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开始着手整顿吏治,清除贪官污吏,提拔贤能之士。

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并据此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