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相伴美女

宁都暗战 雪落的声音 2165 字 3个月前

讲到这里,我嘴唇有点发干。她及时递给我一瓶水。我一口气把这瓶水喝完了之后说道:“西夏国当时跟我们中原的大宋王朝在同一历史时期,两国交战不断。按道理说,大宋朝国力强盛、人口又多,理应占据优势。可事实上,大宋朝在与西夏国的交战中输多胜少,最后不得不每年向西夏国交付一定数额的岁币才能获得边境的安定。”

到了西夏王陵景区后,她站在景区大门口,眺望着远处几座陵墓,沉思了很久。然后她说道:“在远处看看就行了,有你那些详细的介绍,我已经对王陵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去看看岩画吧。对了,岩画离这儿有多远?”

我在手机上查了查,说道:“离这有20公里,时间上还来得及。”

说完我们就向贺兰山岩画驶去。

路上,薛梅问道:“这贺兰山岩画又是怎么个情况呢?”

我说:“贺兰山岩画,位于银川市贺兰县金山乡境内,是1969年当地的一位赤脚医生发现的,岩画大致诞生于一万年前,是古代先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的图画,它记录了银川地区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众多的贺兰山岩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一副“太阳神”的岩画,画面体现了远古人类对于太阳的崇拜,画面中的太阳神,双目圆睁、头部有着放射性的线条刻槽。景区内还有一个岩画博物馆可以参观,博物馆中的以岩画的复制品和照片为主,真品并不多。沿着景区内的栈道,走到尽头,是贺兰瀑布,时间充裕的游客可以继续向深处步行,越往里面,自然风光越美”。

结果到了岩画景区,她快步直奔这个太阳神而去。由于是上坡的山路,我们走得又很快,等到了太阳神岩画下面时,我们二人累得气喘吁吁。我望着山腰处高高在上的太阳神,问她道:“还能上去吗?”

她用手捂着胸口喘着粗气摇摇头。

我说:“那我就给你把太阳神岩画简要的介绍一下吧:据考证,这幅太阳神岩画大约凿刻于新石器时代。太阳高居天体之上,孕育着生命,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太阳,所以远古时代的人们特别信仰和崇拜太阳,把太阳人格化,形象化,产生了太阳图腾崇拜。崇拜太阳,曾经是古今中外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岩画中的太阳神头部有放射形线条,象征着太阳照耀大地时,散发的万丈光芒;面部呈圆形,它重环双眼,并长有睫毛,炯炯有神,直面东方,看上去神采奕奕、威武之极,给人以震撼的力量。这种双环眼的构图法,在贺兰山岩画中只有地位极高的神灵才可以拥有。太阳神岩画是贺兰山岩画中的精品,其细腻的线条和独特的造型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太阳神岩画磨刻在距地面20余米处的石壁上,是贺兰口岩画当中距地面最高的一幅。我们观察到每天清晨的第一轮阳光总是照耀在刻有太阳神岩画的巨石上,在一天里太阳神岩画受到阳光照射的时间也最长”。

我继续说道:“因为贺兰山一些岩画所处位置较高,过去大多目测估算离地高度,这些年关于太阳神岩画的描述大多是:它被磨刻在距地面20余米高处的石壁上,是贺兰口岩画距地面最高的一幅。宁都省有关部门,为了将濒临消亡的岩画永久留存,也为后续保护利用提供数据支撑,目前正通过数字化技术对贺兰山岩画进行多方式、多维度、高精度记录,去年通过电脑测试,显示太阳神岩画距离河谷垂直高度大约15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据了解,年代久远的贺兰山岩画面临风蚀、雨蚀、自然剥落和盐碱侵蚀等物理、化学病害,一些岩画日渐模糊。我们现在看到的太阳神岩画这些年得到了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工作人员的特别护理:在抢救性保护阶段,对其上方危岩进行清理和加固,并增设围网,防止碎石坠落对岩画进行撞击;采用灌浆加固的方式对太阳神岩画所处石壁背后的自然裂隙进行封堵加固,有效预防石皮脱落。在预防性保护阶段,对太阳神岩画重点进行环境监测,提取温度、湿度、区域风力数据,并对现有图案进行数据采集,建立三D模型,进行电子拓片及线描图制作,为后期保护研究奠定基础。

太阳神岩画作为贺兰山岩画的象征和标识,受到重点保护,热爱它的各路拍摄者也在为它留存各种“光影”故事。有的学者计划拍摄斗转星移状态下的太阳神岩画,到时会选在夏天,从太阳落山后开启一晚上时间来守候拍摄。”

听完我的介绍,薛梅久久没有说话,两眼盯着岩画迟迟没有移开。我用手在她眼前晃了晃,她才醒来,说道:“咱们回去吧!”

我就开车拉着她返回了饭店,到饭店时天已经快黑了。我说:“我们回房间内洗洗手脸,然后再去吃饭”。

她说:“好的!”我把车停好后,她挽着我的胳膊就一同回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