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陆地架设有线电报的同时,帝国工程院、皇家科学院、长安工业研究院、黑山工业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开始研究和试验如何铺设海底电报线缆,以连通本土和海外领地之间的信息传递。
泰平二十二年(1726年),在工业科技产业部和黑山工业研究院的联合主持下,第一条实验跨海电缆从建业到小门岛(今澳洲北部巴瑟斯特岛)开始铺设。
这样工程可以说是毫无先例可以参考,所有的工作也都属于探索阶段,即使如此,跨越一百多公里,铺设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绝对算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这完全是一项幻想式的冒险,这个时代没有人知道这一百公里的海底是什么样,这又软又有韧性的电缆材料能不能保证电信号的传输,铺设需要施工船在海上至少三天时间,过程中又会遭遇什么样的恶劣天气,总之各种不可控因素缠绕着这个工程。
需要被铺设的线缆被提前绕进一艘船的内舱,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由数艘物资保障船陪伴,施工船在岸上众多官员、学者和百姓的欢呼声中,驶向了大海。
在施工船的铺设过程中,数名电磁学专家在船舱中与岸上的同伴不断进行实验交换着讯号,虽然海岸早已看不见,但讯号依然很清晰。
施工船从浅水区进入深水区,线缆不停地从船下进入海底,一天一夜过去了,四十多公里的电缆已经铺设完成,信号依旧清晰而稳定。
但是,到了第二天夜里,意外的事故发生了。电缆不知何故,突然从绞盘上滑落,并且无法找到电缆从何处断掉的,更不可能从深海中将电缆拉起来重新接上。
于是,施工船和伴行的物资保障船只好灰头灰脸地返回建业港,让翘首以待的观众失望不已。
这次失败,损失了六十多公里电缆,约三万元的实验成本。
不过,虽然第一次海底电缆铺设未能成功,但也有很多收获,最起码证明了电缆在海底环境下的通讯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随后的几个月,参与实验的学者和专家们对船上的放缆机进行了大幅改善和优化,以避免线缆在输出时再次出现断裂状况。
当年九月,建业至小门岛海底电缆铺设成功,并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信息传输也保持了既有的清晰和稳定。
泰平二十四年(1728年),齐国开始铺设距离更长的海底电缆,这次实验的目标选定为南都(今墨尔本)和南屿郡(今塔斯马尼亚岛),铺设距离为二百七十多公里,而且还是在风高浪急的南屿海峡(今巴斯海峡)之中。
此次海底电缆的铺设工作采取的是两艘施工船对向作业,同时出发驶向预定的中间地带,到达后由技术专家和工人将电缆连接好,然后两船分别向南都和南屿郡出发铺设电缆。
当时正在南屿郡休养的泰平帝对此非常期待,甚至还让自己的侍从官拟定了一份祝贺电文,待海底电缆铺设成功后,便会在第一时间向南都传送。
然而,驶往预定汇合点的第二天,从南都出发的那艘施工船遭遇了一场巨大的风暴。它本是一艘装备精良、经受过海洋和战争各种考验的齐国海军风帆主力战舰,但由于这次任务进行了改装,这艘退役的舰船差点在狂风巨浪中沉入海底。许多船员受伤,船体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好不容易赶到预定的汇合点,却发现数千圈宝贵的电缆受到了严重的毁损,有的电缆乱成一团,有的电缆的保护层被磨破、划破。
一次精心准备的海底电缆铺设计划却被糟糕的天气意外打断,让两边期待电报连通的人们沮丧不已,更让准备传送世界上第一条跨海电报信息的泰平帝也大失所望。
是年十一月,太子监国坠马薨逝,引发了帝国数十年来最大的政治危机,泰平帝遂携皇太孙匆匆匆匆赶往长安主持帝国政务,稳定朝局。
而南都至南屿郡的第二次海底电缆铺设工作也于此时重新展开,在没有官员和民众的关注下,两艘施工船再次相对驶向预设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