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从武宗灭佛看会昌中兴(3)仇士良的权阉心得

大唐气象 贪狼木 735 字 1天前

仇士良发迹于宪宗,崛起于文宗,是个历经五朝的老资格权阉。

文宗时期,他在时任宰相李训以及权臣郑注的帮助下,取代王守澄接管神策军。后来又挫败了李训、郑注发动的、旨在诛除阉党的甘露之变,出动神策军、飞龙卫在皇宫内外大肆屠戮,一举诛杀了参与此事的四名宰相,一千五百多名无辜官吏也横遭惨死,彻底把控了朝政。

文宗在他的淫威下沦为傀儡,抑郁而终!

武宗即位称帝,也由他亲力操办。他利用手中兵权,杀死了文宗的爱妃杨氏,以及安王、陈王两位准继承人。

因拥立有功,武宗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兼内谒者监。权势显赫,一时无人可及!

开府仪同三司,在唐时为从一品,官阶比宰相还高,有自行任命官员的权力,子孙可享受门荫入仕特权。

武宗上位不久,他上疏奏请武宗,荫封自己养子为千牛。

给事中李中敏对此义愤填膺,挥笔在仇士良的奏疏上批下了:“开府阶诚宜荫子,谒者监何由有儿?”——开府官阶确实可以荫庇子孙,但你这宦官哪来的儿子!——以此讥讽仇士良干政。

这两句话深深刺痛了仇士良,恼怒之下参了李中敏一本。

李德裕一方面因李中敏与杨嗣复、牛僧孺一党,素来对他就无好感;另一方面则为了安抚仇士良,防止激化文官与阉党的矛盾,致使政令难行。遂将李中敏打发出了朝廷,外调为婺州刺史,算是给了仇士良一个面子。

会昌元年(841年)八月,仇士良再度加封观军容使——这一职务,肃宗时期的权阉鱼朝恩也曾任过,可理解为禁军总司令助理!

武宗十分欣赏李德裕,对他信任有加,国家大事多令他斟酌处办。这无疑触及到了阉党利益,不可避免招来了仇士良的忌恨,一门心思想要打压李德裕,削弱宰相权力。

会昌二年(842年)四月,武宗准备接受群臣所上尊号,在丹凤楼宣读敕令。

有人告诉仇士良,说宰相与度支私下商量,降低禁军衣粮及马料供应标准。仇士良借机当众扬言恐吓:“如果这样做,那么到了上尊号那天,禁军将士一定会在楼前喧哗闹事。”

李德裕听说后,向武宗解释自己并无此意。武宗大怒,立刻派人告知禁军:“敕书内容出自朕的意思,并非由宰相起草,尔等因何造谣生事!”

仇士良一见皇帝震怒,连称有罪,惶恐退下。

武宗性格强势,不像他哥哥文宗那般懦弱,自然不甘心受到一个老宦官的钳制。因此表面上虽对仇士良十分尊敬,实则非常厌恶。

久历官场的仇士良不可能察觉不到,便以老迈多病为由,求个闲散职位。武宗遂将他改任为左卫上将军兼内侍监、知省事,不再执掌禁军。

会昌三年(843年)六月十六日,六十三岁的仇士良“光荣”退休。

他的一众党徒送他回长安府宅,面对这些由他一手带起来的徒子徒孙,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语重心长的教导说:“你们千万记住,一定不可让天子闲着。要让他习惯奢靡的生活,经常变换着花样,让他沉迷于游乐玩耍,无暇顾及其他事情。只有这样,我辈才有机会掌握权柄,过得舒心!尤其要切记,不可让他读书,不可让他亲近那些儒生。他若是知道了前代兴亡的事迹,定然心生戒惧,那么我辈就只能沦为洒扫庭院的杂役了。”

仇士良的这番话,一语道破了宦官之所以得势的真谛,让这些大小宦官受益匪浅,满脸感激的告辞而去。

六月二十三日,历经五朝,先后杀二王、一妃、四宰相,贪酷二十余年的一代权阉仇士良在家中病故,武宗追赠其为扬州大都督。

一年后,有宦官举报仇士良的累累罪行。武宗下令彻查,在他家中搜到数千套兵器。诏令剥夺官爵,抄没家产!

所谓报应不爽,只是这报应未免来得太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