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其四位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率大西军余部突围沿嘉陵江往东逃窜,后辗转撤入贵州。
面临存亡的严峻形势,四人经过商议,决定和南明政权合作共同抗清,之后大西军余部挥兵入黔,并在名义上投降了南明小朝廷,包括到现在的永历政权。
虽然大顺军和大西军与永历政权终于达成统一战线,但朝廷内部的官员仍然视他们为流寇、仇敌。
只是表面上利用大顺军和大西军,背地里依然对他们处处排挤。
不过抗清形势总算出现了转机。
其中尤以李定国的品行和功绩最为亮眼。
他前半生为求百姓生存加入起义军反抗大明,后半生则为了民族存亡摒弃前嫌加入南明,为抗清奋战至死。
联明抗清主张决定后,1649年,李定国亲率部队荡平贵州,使滇、黔联成一片。
此战让李定国得到了世代镇守云贵的沐国公鼎力支持,李定国得以在云贵地区站稳脚跟,并招募兵马,练兵备战。
与此同时,作为张献忠养子之首的孙可望驻守贵州,李定国负责云南防务,两人联手让大西军经历多番挫折后终于重建了根据地。
公元1650年,清军命令降清名将孔有德率领大军进攻永历政权。
短短一年,孔有德便几乎占领了广西全境。
1651年广西南宁被攻破,走投无路的永历帝被迫投奔驻守贵州的孙可望。
孙可望虽然给予了永历帝庇护,但却打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心思,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利益,成为南明实际的最高统治者,能够以永历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让南明官员服从自己的意志。
永历帝也就此成为傀儡皇帝。
在此期间李定国则在云南经过紧锣密鼓的备战和休养生息,维护百姓民生的同时,也获得了当地民心,增添了后续抗清的储备力量。
1652年春,清军再次让孔有德南下进攻贵州、川南等地。
养精蓄锐后的李定国,率部突进广西,开启了大规模的抗清作战。
七月,在榕江与孔有德交战,李定国用战象突阵,孔有德负伤弃甲,退回桂林。
小主,
随后李定国包围桂林并破城,孔有德自焚而死,李定国迅速收复广西全境。
清廷急派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征讨。
十一月二十三日,尼堪在衡阳遭李定国诱敌深入伏击,被斩于阵前。
李定国在短短半年内连续击杀清军两员大将,取得“两蹶名王”的惊人战绩,成功收复两州十六郡,使三千里疆域重归汉家,清廷为之震动。
李定国从此成为清军头号大敌。
然而抗清局势并非一帆风顺,孙可望尝到挟天子的大权后,企图取代永历成为皇帝。
但是随着李定国的威望深入南明百姓心中,加之李定国极力反对孙可望置大敌不顾,重开内斗空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