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番外:文艺界的发展

伴随着49年六月,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被制造出来。

紧跟着,电视剧被制造出来以后的第五天,我国第一个电视台雄安广播电视台便是宣告成立了。

而在此后的四年多的时间里,各省也是先后成立了电视台,用于播放本省的一些电视节目。

只不过,电视台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总共只播放八个小时的节目,而且,大多都是一些录制的戏曲或者新闻播报类节目。

随后,在50年初的时候,我国又从苏联和东欧等国,引进了一些电视节目,同时,时不时的,电视上也会播放一些老电影,这才不至于让电视那么空白。

而伴随着时间的发展,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张浩闲下来以后,我国的电视节目,才开始有所改观。

53年五月,以本时空第一部样板戏《狗剩》改编而来的第一部电视剧《狗剩》,在全国同步开始播放。

虽然每天只播放一集,而这部电视剧,总共也就12集。

但伴随着这部电视剧的播放,所有人都是耳目一新。

每当这部电视剧播放的时候,四里八乡的人,都是向着有电视的人家聚集而去。

而这部电视剧,前后总计重播了数以千计的次数,可谓是电视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般的存在。

而一些文艺工作者看了这部电视剧以后,所有人都是发现,这似乎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对于宣传阵地的重要性,别人不懂,张浩可是再明白不过了,所以,从一开始,他就确立了电视剧审核制度。

而且,很多故事,比如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等故事,都是十分适合改编成长篇故事,用电视剧的形式进行播出的。

而其他的一些着名大家,如鲁迅、老舍等人所写的小说,也都是可以拍摄成电视剧进行播出的。

如此一来,整个文艺界,可谓是百花齐放。

从53年5月第一部电视剧《狗剩》上映以来,到54年年底,总计一年半的时间里,总计十余部电视剧被创作了出来。

虽然相对来说,这个效率并不高,甚至于有些低了,毕竟,折算下来,一个月都不一定有一部电视剧能够上映,但这却是一个好的开始。

而最早上映的十余部电视剧,就包括老舍先生的《茶馆》和鲁迅先生的《祝福》改编而成的《祥林嫂》电视剧。

虽然《茶馆》最终只有八集,而《祥林嫂》也只有五集,但却是一个好的开始。

没办法,这个年代的编剧和导演,还没有灌水的概念,不知道给故事灌水的精髓所在。

可以说,如今的这些个电视剧,都是浓缩的精华。

此后的时间里,每年都有优秀的作品上映。

而要说最让张浩感到惊喜的,当属56年上映的动画连续剧《西游记》。

虽然本次上映的《西游记》,只有从猴王出世到大闹天宫结束,每集30分钟,总共才三集内容,却是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了。

这部动画片的上映,不仅仅是孩子,就连大人,都是在电视上映的时候,全都赶回家去了,可谓是造成了万人空巷的情况。

就连大统领都对这部动画片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并且鼓励制作人员再接再厉。

没办法,老人家也是人,这样的故事,第一次被搬上电视剧,以这样的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形式上映,自然是效果斐然了。

而实际上,这部动画片,后来被翻译成了几十种语言,被超过一百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为我国的文化输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也是受到了这部动画片的启发,在57年的时候,将四大名着搬上电视,便是被提上了日程。

第一版四大名着改编而来的电视剧,最终经过数年的拍摄后,于61年-63年先后进行了播出。

可以说,这一版的四大名着,因为种种原因,虽然特效拉胯,演技稍显浮夸、但却是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并且在之后,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引进到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中。

这个年代,实际上不仅仅是我国,包括欧美等国,其实电视节目也是十分单调的。

这样的节目一经播出,也是在欧美等国收获了不少的拥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