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永历死南明亡

前文我们曾提及那惊心动魄的咒水之难,在此劫难之中,以沐天波为首的众多大臣们不幸殒命。此时此刻,永历帝身旁除了那位被马吉翔打折了腿的总兵邓铿之外,便仅仅剩下一些妇女、孩童以及太监了。

然而,即便已经将南明的大臣们杀戮殆尽,残忍无情的缅甸国王却依旧不肯善罢甘休。他继续派遣军队,对南明的人员展开了大规模的血腥屠杀,就连尊贵无比的皇族成员也难以逃脱这一劫难。最终,经过一番惨绝人寰的屠戮之后,仅剩下区区三百多名妇孺得以苟延残喘。

可是,这些幸存者的命运同样凄惨无比,可谓生不如死。他们与永历帝、太后、皇后、太子还有寥寥数名太监一起,被囚禁起来长达三日之久。在这段暗无天日的时光里,他们不仅得不到丝毫食物果腹,甚至连一口清水都无法饮用。整整三天过去后,永历帝等人终于被释放出来,虽然获得了返回驻地的许可,但缅甸方面仍旧拒绝向他们提供任何食物。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世间之事往往没有最坏只有更坏!就在那永历帝尚未能完全稳定心神之际,一道犹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骤然传入他耳中,直惊得他面色煞白、心跳如鼓。

原来,清军在势如破竹地占领云南之后,主政此地的洪承畴竟因财政吃紧而迫于无奈,只得暂时延缓军事行动。本以为这会给南明政权带来一丝喘息之机,然而命运却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他们。

未过多久,洪承畴又突患重病,且病情日益严重,最终竟是双目失明。如此一来,这位昔日威名赫赫的重臣也只能心有不甘地返回京城养病养老去了。随着洪承畴的离去,整个云南地区的军政要务便尽数交予了吴三桂署理。

这吴三桂可是个野心勃勃之人,甫一上任,便急欲立下不世之功以彰显自己的能力与威望。于是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要出兵缅甸,誓要一举歼灭李定国和白文选所率之残部,并将那逃亡在外的永历帝捉拿归案。

公元 1661 年三月,战争的阴霾笼罩在中缅边境之上。清军如汹涌的潮水般越过边境,气势汹汹地向着南方挺进。面对这来势汹汹的敌军,李定国率领残部向东逃窜,试图寻找新的生机;而白文选则向北撤退,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清军的追击,惨遭失败,并在无奈之下选择了投降。

此时的吴三桂,志得意满,他深知胜利在望。于是,他亲自提笔给缅甸国王写下一封言辞犀利的书信,劝其乖乖交出永历帝,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战火,导致生灵涂炭。收到吴三桂来信的缅甸国王,心中不禁一沉。他清楚地知道,以自己国家的军事实力,根本无法与强大的清军抗衡。更何况,他可不愿意为了一个流亡在外的明朝皇帝,去牺牲本国人民的生命财产以及自身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就在同一时刻,身处缅甸的永历帝也得知了吴三桂已经率军入境的消息。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帝如今已陷入绝境,他深深地感到大难临头。在惶恐不安之中,永历帝决定放下最后的尊严,亲手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回忆起大明历代皇帝对吴家几代人的厚待,字里行间充满了哀怨与乞求。他写道:“朕的祖上对你吴家可谓恩重如山,你吴三桂即便与我本人毫无交情可言,但至少也该念及先帝们对你家族的隆恩吧?又何必如此苦苦相逼,非要将我赶尽杀绝不可呢……”然而,这些凄楚的乞怜之语对于铁石心肠的吴三桂来说,就如同过眼云烟一般,丝毫不能打动他那颗冷酷的心。

永历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也是顺治皇帝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公元 1661 年十二月初一这一天,清军如汹涌的潮水一般,浩浩荡荡地抵达了缅甸都城的近郊。缅甸国王听闻这个消息,顿时大惊失色,惶恐不安。他深知清军的强大实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在经过一番紧急商议之后,国王赶忙派遣使者,毫不犹豫地交出了永历帝。

次日清晨,天色微明,一对缅兵神色匆匆地来到永历帝的住处。他们满脸焦急地说道:“陛下,大事不好!清军已经步步逼近,我军正在拼死抵抗,但形势危急。为保您的安全,请随我们到别处暂避风头吧。”话未说完,这些缅兵便不由分说地簇拥着永历帝和太子,急匆匆地离开了住所。

一行人走不多远,便来到一条宽阔的河流边。只见河面上波光粼粼,水流湍急。缅兵们小心翼翼地护着永历帝和太子渡过了河,然后将他们交给了另一队等候在此的人马。原来,吴三桂心中有所顾虑,担心永历帝会在途中选择自尽以全名节。于是,他特意派出了刚刚投降的明朝将领前来迎接永历帝,希望能稳住局势。

永历帝对此毫不知情,见到熟悉的明朝将领,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喜悦之情。他以为自己终于有了依靠,可以摆脱眼前的困境。然而,当他们一路前行,最终到达吴三桂的大营时,永历帝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此刻的他,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奈,却又无计可施。面对吴三桂那得意洋洋的面容,永历帝只能暗自叹息命运的多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