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永历死南明亡

公元 1662 年,正值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之际。然而,对于南明政权来说,却是一个充满阴霾与绝望的时刻。就在三月十二日这一天,清廷的四位辅政大臣假借着刚继位不久、尚显稚嫩的康熙帝之名,向天下郑重地宣告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他们成功擒获了永历帝!

此讯一出,朝野震动。而吴三桂,这位在平定西南战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也因其卓越功勋,得以晋封亲王之位,可谓荣耀加身。

也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永历帝及其家眷被押送着来到了昆明城。这座原本繁华热闹的城市,此刻却弥漫着一股沉重而哀伤的气氛。众多百姓听闻永历帝遭遇如此劫难,纷纷涌上街头,想要亲眼目睹这位曾经象征着南明希望的君主如今的惨状。

当人们看到永历帝那憔悴的面容和落寞的神情时,心中不禁涌起无尽的悲痛。人群中有不少人忍不住黯然神伤,轻声啜泣起来。他们对明朝仍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眼见其末代皇帝落得这般田地,怎能不心生怜悯?

然而,这一幕幕悲戚的场景却让吴三桂陷入了极度的担忧之中。毕竟,从云南到北京路途遥远,足有千里之遥,其间要经过无数个州县和关卡。那些仍然心怀大明、同情永历帝的百姓们,以及可能潜藏于暗处的南明残余军事力量,是否会铤而走险,趁着押送途中伺机将永历帝劫走呢?万一真发生这样的情况,自己之前所付出的努力岂不是前功尽弃?不仅如此,一旦让永历帝逃脱,势必会给清廷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战乱。想到此处,吴三桂不由得眉头紧锁,开始苦思应对之策……

吴三桂在得到朝廷许可之后,时间来到了四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在这一天里,他下达了一道残忍至极的命令——处死永历帝朱由榔、太子朱慈烜以及国戚王维恭之子。

据相关史料记载,就在执行死刑之前,吴三桂曾极力主张对这三人处以砍头之刑。然而,满洲将领爱星阿等一众人士却持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尽管永历帝已沦为阶下囚,但毕竟曾经身为皇帝,理应给予他相对体面一些的死亡方式。经过一番激烈争论与权衡,最终吴三桂做出妥协,决定听从爱星阿等人的建议。

随后,吴三桂便派遣手下士兵将永历帝等三人押解至一座庙宇之中。在这里,早已准备好的弓弦成为了结束他们生命的工具。随着弓弦逐渐收紧,永历帝和其他两人渐渐失去了生机。紧接着,吴三桂又下令让昆明知府聂联甲负责处理后事。聂联甲不敢怠慢,迅速安排人手将永历帝三人的遗体进行火化。

在此期间,清军还特意挑选出那些较为粗大的骨头,派人送往京城作为此次行刑的证据。至于其余那些较小的骨头,则被云南当地的百姓悄悄收集起来,并秘密埋葬在了太华山之下。

至此,南明王朝最后的一位皇帝就这样消逝在了历史长河之中。随着永历帝的离去,南明政权彻底失去了最后一位象征着正统地位的皇帝。但令人敬佩的是,即便如此,李定国将军依旧率领着残余部队继续奋战在抗清前线,毫不退缩地坚守着那份属于南明的尊严与信念。

遥想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磨盘山战役以失败告终之后,永历帝竟在马吉翔的挟持之下,仓惶地从腾越一路逃往缅甸。自那时起,他便与李定国和白文选彻底失去了联系,仿若断了线的风筝般漂泊无依。

而历经磨盘战役的重创,李定国所率领的残部已不足数千之众,其势力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迫境地。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艰难时刻,贺九仪从广南率领着浩浩荡荡的万人大军前来会合。不仅如此,祁三升、魏勇等人亦纷纷率部投奔而来,使得李定国的军势得以稍稍重振旗鼓。

随后,李定国果断地将大营迁移至孟琏,并大量制造印敕,不辞辛劳地走遍各地去结交众多土司,慷慨激昂地号召他们一同奋起抗击清兵。沅江土司那嵩深受感召,毅然决然地起兵响应。就这样,李定国的部队顽强地坚守了数个月之久,但最终还是被强大的清军攻破防线。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再次转移营地至孟艮。在这里,李定国积极招安当地头人,并按照郡县的惯例组织耕种和缴纳粮食,以确保军队的补给和生存。

在此期间,李定国怀着满腔的忠诚与期盼,连续向远在他乡的永历帝呈上多达三十余封奏疏。然而,这些饱含深情的信件却如同泥牛入海一般,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时间悄然流逝,直至七月,当白文选强攻缅都阿瓦不幸失利归来之时,白、李二人才如梦初醒,终于洞悉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可恶的缅甸一方扣押住了永历帝。于是乎,二人毫不犹豫地下定决心要攻打缅甸,誓要将永历帝从敌人手中抢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