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华和赵世杰其实也是想去的。

他们的研究内容显然更适合去那里。

不过,俩人还是决定再等一等,先把机床研究做完了再说,某种程度上,这是郑淑华在帮已故的丈夫温融汇教授完成他的遗愿。而且,研究进展很快,大概到明年夏天就可以出成果。

后续当然还会有更新的发展,但那都可以交给新人去做了。

夏世杰听了他们的话,内心叹息不已。之前那些年,我们失去的何止是一个温融汇教授啊。各行各业损失的人才都不少。

但这件事情很复杂,背后的利益纠葛和博弈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得清的。他老人家是真的能够理解底层民众的苦难,真的想要建设一个人民的国家,他想要彻底清除积弊,建设一个国家富强、人民也富强的新社会。

只能说,初衷是好的,但是国家太大了,有太多人进来兴风作浪,一批心思不正胆子又大的人从中谋取各种利益和权力,真正的老实人反倒受害了。

夏世杰跟他们说:“不管你们什么时候过去,我都欢迎。我会在军区给你们准备好研究所需要的东西。”

“好。”郑淑华和赵英杰郑重地答应了,又向他表示感谢。

夏世杰很不好意思,直接起身告辞,有那么一点点落荒而逃的意思。

一心为国为民、心思又单纯的知识分子,应该享受到很好的待遇,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吃尽苦头之后,依然郁郁不得志,只能窝在这个小地方。

知识分子队伍里有坏人,但并非所有知识分子都是坏人,打击面太大了点。而且,斗争无处不在,知识分子内部也不算团结。

就拿潘长青来说,他被打倒,直到现在也没有平反,某种程度上就是来自同事的打压。58年被打倒的那一批,大部分在六十年代初就摘帽了,66年被打倒的那一批,从71年开始就陆续恢复工作了,有的人已经平反,有的还没有,但处境也好了很多。就比如郑淑华和赵英杰,当初被批的十分惨烈,现在也平反了。

潘长青呢?他从58年被打倒,后续的几次平反全都没他的份。这当然和大环境有关,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被人记住了。

当初被打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和他的上司道不同不相为谋,他是搞学术研究的,他的上司是搞政治运动的,俩人一正一副,在学校改革方面的观点完全相左。

潘长青那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形势的变化,还在那儿畅所欲言、享受言论自由呢,结果,就悲剧了。

潘长青其实也算是个老狐狸,只是他更加正直一点,没想到对方会这么做,被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凡他当时有个思想准备,或者他心思也恶一点,可能就不是今天这个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