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姐,这人和你关系肯定不错,礼茶级别了,就是这泡茶的,委屈了点。”
“没时间。”梅苹嘴角微翘,给了这个小师弟,一个懂茶的评价。
“不过师姐,这杯子不错啊?龙泉窑?”
“是,自家烧的。”
“自家烧的?师姐家是剑瓷?”
“对的呢。喜欢这杯子,等以后有机会,送你一套。”
“那好,那好。”
“行了,你先喝茶,这边有书自己拿,我先看看。”
“诶。”
见梅苹低头,李乐随手捏了桌上一本期刊,翻看起来。
一时间,办公室里,只剩下轻微的呼吸和纸张翻动的声音。
好一阵儿,才听到椅子的几声响动,李乐耳边听到,“李师弟。”
“啊,师姐您说。”李乐忙抬起头,把书扔到一边,坐正。
“大纲里,第三节,阐述失地的主动和被动,这里面,你是怎么看待市场化的?”
李乐愣了愣,随即想到,“您是说小农经济面对城市化和现代化农业的双重作用?”
梅苹笑了笑,“你继续。”
李乐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说道,“现实情况是,传统的小农户身上那种经营范围狭窄、生产力薄弱、变通以及活动认知区间狭小的特点和国家整体经济生活社会化市场化的大趋势,产生了矛盾。”
“小农户们承担着压力,过去那种单一靠种地,自产自销的模式,已经不能够解决追求更好生活的目的,而多渠道的货币收入,逐渐成为农户们的手段。”
梅苹点点头,“这里,你要注意到价格导向带来的行动导向。货币收入成为农户们的行动导向。越来越多的农户发现种地所得的收入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显得十分微薄之后,放弃了农业生产,把自己的土地转出去或者委托别人种植,自己外出或者寻求多种货币的获取途径。”
小主,
“也有极个别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自身土地的承包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的种植。意识到了社会化、市场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些人代表着未来现代化农业的方向。”
“市场化的魔力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已经逐步深入了乡村,所谓振兴需要抓住重心才能更进一步。一切事物应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别妄想窥一域而知全貌。”
“有些地方,人定胜天过,也因为特殊的时代发挥作用而发达过。可面对现代化浪潮,市场经济的黄金铁律,就会成为唯一的法则。”
小李秃子琢磨琢磨,大概明白了梅苹的意思。
接过梅苹递来的一张稿纸,看到上面的一行字。
“未来谁才是农民?未来的农村是如何的呢?”
“你的想法呢?”梅苹问道。
“这个.....”李乐回道,“历史身份给予了小农户们守护者的注释。看起来,他们付出了一切的代价,但,这并不是什么奉献与牺牲精神所造就的。”
“历史制度主义,告诉我们,他们其实只是被圈定在制度中,更迭,是历史的代价。”
“虽然很残酷,但很遗憾他们终将逝去。而新生的农民,将从他们中诞生。在本质上,他们是逐利的职业者,有着新时代的气息,而他们的身上,依旧有着过去的烙印。”
“而未来的农村,既取决于土地的价格,又取决于城镇化和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我们应思考如何加强土地权益的有效保障机制和增值途径,让农民生活在家园更加安心,以及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梅师姐听完,往前拉了拉椅子,看向李乐,“看来,老师这宁缺毋滥的,倒是又碰到个理想的遗存,不过,理想归理想,还是得回归现实。来吧,我带你从头把大纲过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