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众人都笑了。
“何况,我这么做,虽是‘不义之举’,可也有一个好结果,”绍生指着陈成笑道:“不是替孟襄阳逼出了一位高足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闻言甚是赞同:陈十一郎今日所作,精品迭出,似有“青出于蓝”之势,日后成就,不可限量!
除了跟老师的诗风不是很像外,似乎也没太多毛病……
一想到孟襄阳后继有人,诸位诗道中人,都大感快慰。
绍生越是这么说,众人越是交口称赞,陈成就越发不好说话。
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有一个圆满的收尾,最后双方是相逢一笑泯恩仇,而不是大打出手,当众撕逼,还算是一个好结果。
“‘绍生’——只怕不是兄台真名吧?”陈成问。
绍,接续、继承的意思,绍生,那便是为了接续、继承孟氏而“生”的。
后世宋哲宗赵煦为了表示延续老爸神宗的新法,亲政后也把年号改为“绍圣”,表达要延续老爸的丰功伟业。
“在下宜城王士源!”绍生坦诚相告,众人算是重新正式引见。
听他姓王,陈成忽然想到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当初绍生约战宣城四秀的时候,双方约定,他要是输了的话,就要改成和四兄弟其中一个人姓——
问题是,宣城四秀三个人都姓“王”,就算你输了,大概率也还是叫“王士源”!
你特么还真是立于不败之地啊!
老王!
历史上,正是他编纂《孟浩然集》,为之序传,做了大量搜集考订工作,才使得孟浩然的诗文流传后世。集贤院修撰、沛国郡开国公韦滔为《孟浩然集》重新作序时也称赞说:
此诗若不遇王君,乃十数张故纸耳。然则王君之清鉴,岂减孙蔡而已哉?
认为他的功劳,不小于孙楚和蔡邕。(我猜测是这两个人)
当然,绍生或者说王士源本人,也是一个爱山水、深鉴文理的世外高人,韦滔要找他道集贤院上班,他也不干。
后人往往忽视了这些做编纂工作的功臣——
同等级的王之涣,传世诗作只有五首;
“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张继,不到五十首;
如果没有王士源,那孟浩然就要和他们陷入相同的窘境了。
毕竟,哪怕是二弟孟洗然给他编纂的诗集,后世同样也失传了……
……
江南诗会以一种奇异的结局落下了帷幕。
陈成问绍生后面的打算,对方说自然是“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了!浮名,仕途,对他都没有什么吸引力。孟氏诗集其他缺失的部分,也是时候让正牌弟子花一花心思了,毕竟基本上已经把宅男难得出门时的那些诗作都收集得差不多了。
现在就等着,陈成将手稿与他搜集的佚诗编纂到一起,出版“全集”时,他购入珍藏了。
“放心!不管你游到了哪一处!陈苌快递,使命必达!”陈成保证会给他样刊,还给他发作为编辑之一的“稿费”。
“那感情好啊!”王士源大笑。
“我感觉,”陈成皱着眉头:“我从一开始,就被人耍了!”
“哦?”
“你是不是早就认识驾部张郎中?”陈成说的是张愿。
“何出此言呢?”王士源微笑。
香炉之前作的“闻表哥新作‘耶溪诗’有感”,分明就是孟夫子写给张愿的“同张明府碧溪赠答”,这种私下里的诗,没理由绍生也能搞到啊!
那解释只能是绍生是从张愿那里获得的!
张愿从一开始就知道,绍生根本就不是孟夫子的徒弟!
他给绍生钱,又给自己钱,让两个人各地争斗,好好博取了一番宣城、金陵、扬州、杭州……各地才子的眼球!
孟浩然的名声和威望,也因为这俩“真假弟子”之争,愈发被抬高了!
对他诗作的讨论,比其人尚在人世的时候,还要更加热闹!
王士源大笑,说:这个你只能去问张郎中本人了!
陈成暗骂:还用得着问?十有八九就是这样了!
这老狐狸!
张柬之的龟孙!
惜哉千载多遗恨,有此糊涂不肖孙!
从头至尾,所有人都是明白人,偏偏小陈我是个被蒙在鼓里的大傻叉……
“下次再见,士源可要以自己的手笔,来与兄台较量了!”王士源约定道。
“我也是!”陈成心道:这次你抄孟夫子的,我抄毛爷爷、李阿姨、白居易的,下次,我也要用原创的诗作与你交手! 原著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