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这样的俯下身,比起挺胸叠肚的当老爷要辛苦许多,也对训导员的口才和素质要求很高,所以第一批训导员,选的都是宫里能踏实干活,平日里也做过什么过份之事的。
赵怀义就是这么一个人,平时伺候着郑太皇太妃——
这位曾经的神宗宠妃如今年岁日大,而且因为国本之争,更在宫中处境尴尬。
很多宫人也就在外人面前,给老太妃几分体面,很多时候,主子仆人都是两看两相厌的状态。
虽不至于真在这皇权中心之处做出以奴欺主之事,但日常态度粗心点、态度冷漠点、吩咐任务只做一半……是常有之事。
唯有赵怀义算作诚恳尽心。
崇祯天子因着要福王吐出一些土地,并为朝廷捐献一些钱财时,去探望了一下老太妃,让她写信给福王,劝导一二。
若福王听从,那皆大欢喜。
若是不听,那朱由检便要给他扣一个“不孝”的罪名。
不过朱由检也并非咄咄逼人,
过去的事都过去了,既然他已然做了皇帝,那老太妃身为长辈,他自然会关照一二。
在看着老太妃住的宫殿破旧时,朱由检便令人修整,并换了一批尽心的宫人。
而赵怀义因此得以入了天子之眼,然后一路选拔培训,成了陕西三边的“总训导”。
赵怀义做的认真。
初时,榆林卫的将士发现有个面白无须的人在营地走来走去的时候,便知道这是上面派来的,打着关心将士的旗号,来监视他们的新监军。
很多士卒对之并没有好脸色,
反正赵怀义这“训导”的身份,也没能耐处置惩罚他们。
但赵怀义越挫越勇,一点也不在乎因为自己残缺的身体而招来的白眼,在真替着将士们解决了一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譬如换个伙夫厨子,改善了下伙食口味后,这才被将士看做正常的人。
他按照天子的吩咐,每过一段时间,都用竹笔在自己的房间里记下一些日常——
之所以用竹笔,那是因为比起毛笔,竹笔更加坚硬,学字书写起来更加方便。
程杰他们记账还用了炭笔,说是用不着写几个字就沾一次墨水,更实在轻便。
“榆林既下令,可自开盐矿,令商人运粮实边,可仍旧未改穷困。”
“然榆林之境况,已为三边中最佳者,固原为三边总镇,其士卒军饷仍有所拖欠,至今所补者,乃天启七年至今之饷,再往前去所欠之饷银未有发放。”
“皇爷下令从陕西募兵,大多去了蓟镇宣大,但充为三边者也不少。”
“虽然清点虚冒,让新兵得以入伍,总体上没有新增太多人手,增加朝廷军费,但陕西久困而受灾,不可能真的保全三边之稳固。”
赵怀义写下这段日子以来的经历和感悟,然后把信纸一张张的叠好,用红蜡封好封口,打算投递驿站,快马急送给天子。
作为总训导,赵怀义也是有“银章直奏”之权的。
而领了这份沉甸甸文书的李自成,则是骑着马把东西送去下一处驿站,再让其他人去传递。
总不能他一个陕西银川驿的驿卒,还要把东西一路送去京城吧?
李自成长这么大,可没出过陕西!
而等他回到家时,发现自己家中已然坐了客人。
他的堂兄嫂直接坐在简陋的厅堂,手边站着他那个年纪差距不大的侄儿李过。
因着家里没和操持的女人,李自成这当差的又经常在外,所以李自成就把家里杂事托付给了兄嫂帮忙。
“这是怎么了?”
他大步流星的走过来。
他嫂子叹了口气,“隔壁李升送了信回来,说他去蓟镇当兵,日子还过得去。”
“我跟你兄长商量了一下,觉得李过既然成人,偏偏摊上今年灾苦,又没个正经出路,不过跟他一样,也让他去投军算了!”
“你是吃皇粮的人,咱们先问问你的意思!”
李过垂手站在一边,衣服上面打了几个补丁,容貌有些消瘦,但精神头很足,的确是个能当兵的苗子。
“可当兵当得远呐……”李自成眯起眼睛。
朝廷为了赈灾做了什么事,李自成这个负责传令通信的,自然明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修路必然在当地,不过当兵可不一定了,招的很大一部分,是要送到蓟镇辽东那边去的。
辽东那边正在打仗,闹鞑虏,陕西百姓自然知道,所以朝廷敲锣打鼓的说去当兵保证发十足十的粮饷到手,一开始也没有很多人下定决心。
毕竟当时灾情还没有完全显露,能在陕西刨树皮填肚子熬一熬,总比长途跋涉去辽东安全点。
当然了,
百姓宁可如此也不从军,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大明朝在民间已然没了信誉——
陕西官吏没几个好的,陕西官场堪称大明朝政坛的一摊烂泥。
陕西宗室没几个好的,良田大部分都被他们给抢占了去。
陕西来的太监也没几个好的,动不动就找各种理由索要钱财,然后当官的给了,转手就要从百姓身上盘剥补贴损失。
更重要的是,陕西当兵的情况,百姓眼里都看得见。
都拖欠多久的军饷了?
当兵的天天喊穷,穷的卖儿卖女,什么时候吃饱饭过?
有不少人走投无路去当了兵,混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还不如在外面流浪挖野菜呢,于是又纷纷逃离卫所,回到家乡。
所以一开始朝廷征兵,百姓大多观望。
直到天灾越来越严重,日子的确撑不住了,又见自打去年下半年起,朝廷派人过来后,官府忽然有了点人样子,起码发放给他们的甘薯,的确种出来了,而且不挑地方,随便塞在坡地上也能长,给今年大伙儿留了点保命的粮食。
于是,才有正经人家的孩子试着去报名。
随后,就被拉去了东边。
李升是李过他们村的人,还是小时候的玩伴,差了李过一岁不到,但家里爹娘都走了,跟着大哥大嫂过活。
去年,因为那个嫂子嫌弃李升成人了还赖在家里吃干饭,连个活计都找不到,吵了几架,李升一怒之下就去投军了。
他是冲动而为,没跟他人说过,在此之间并没有打听清楚从军的要求,反正去哪里当兵都是一个模样,于是糊里糊涂的,就成了蓟镇新兵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