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给大明读书人的一封信(下)

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言官,明知赴死,也要直言上谏。

杨宪这封信,不仅写给读书人,更是写给天下人。

等于是告诉天下人,教师的伟大。

只要从事教育,就是为大明,为这个国家在奉献自己。

价值这就上来了。

到了这一步,杨宪相信这些读书人是不可能不上钩的。

当然了,正如杨宪信里所说,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让其挣得属于它应有的地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愿意入扬州师范大学念书的读书人,杨宪不仅免去他们所有人的学费,而且还免费提供宿舍楼住宿。

对于经济困难者,学校方面甚至还提供简便的一日三餐。

而那些成绩优秀者,杨宪还会给他们发放奖学金。

顺利从扬州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工作包分配。

杨宪能够做的仅仅是提高扬州里头所有学校的教职员工待遇。

如果要推广全国的话,还得和朝廷方面商量。

毕竟如果范围是全国的话,所需要的资金和人手就太庞大了,还得是得有官方出面才行。

杨宪心里正想着此事。

没想到在太子朱标,已经直接找上门来了。

由此可见,杨宪这封公开信的影响有多大。

“杨卿,你可是又干了一件惊天动地,利国利民的大事啊!”朱标一见到杨宪,立马热情走了过来,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

“太子殿下。”杨宪开口道。

“杨卿,在你之前,历史上可从没有想到过,开设一个机构专门用来培养教书先生。”朱标由衷赞叹道。

“尤其是师范二字,用的实在是点睛之笔,师者,人之模范也。”

杨宪开口道:“这世上老师的风评之所以会到如今这个地步,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因为私塾先生们稂莠不齐,鱼龙混杂。通过师范大学的培训教育后,起码能够保证从这里出去的教师,能够达到一个最基本的合格水平。”

私塾先生虽然整体社会地位不高。

可由于学识、人格修养等的不同,私塾先生个体的社会声望也存在很大差异。

一些知识渊博、教学有方的私塾先生往往会获得较高的社会声望,如《滇志》所载江西人黄良卿,博学能诗,嘉靖间游宜云南,乡人延为师,一时士大夫多出其门。

有的私塾先生则是由于学识或人格方面的欠缺,不仅误人子弟,有时甚至洋相百出。明代田汝成在其《西湖游览志余》中载有一则流传颇广的笑话,大意如下:有个塾师在授《论语》时,将“郁郁乎文哉”念成了“都都平丈我”。当新来的塾师念成“郁郁乎文哉”时,学生都吓跑了。时人作诗嘲曰:“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郁郁乎文哉,学生都不来。”这类笑话极尽贬低嘲讽私塾先生之能事,显然有恶作剧成分,但不可否认,的确有相当一部分滥竽充数的私塾先生,误人子弟,在招致世人轻视的同时,也降低了整个塾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声誉。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以后所有在学校授课的老师,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

持证上岗,永远是保下限的最佳方法。

朱标听了连连点头。

“杨卿,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扬州师范大学的学生,由谁来授课。”

毕竟是老师的老师,这点朱标不得不慎重。

杨宪开口道:“扬州大学的第一批师范生,将由我亲自指导,教学团队大部分都是扬州大学的毕业生。”

“扬州大学最老的那一批老师,以及后面这些毕业的学生,他们之中在特定学术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人,我将这批人称为教授。”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高学府出来的人才,去做官施展抱负治国之才自然要有,但绝不是全部。

大明的未来,需要更多能够从多方面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的各式人才。

科研人才、教育人才、文学家、天文学家.

“因此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会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上面,扬州政务方面,大概会腾不出手。”杨宪开口道。

原本还有鲁明义可以帮忙。

可鲁明义马上就要高升,远赴西安府任新知府去了。

调令都已经下来了,不日就将启程。

朱标闻弦歌而知雅意,开口笑道:“杨卿放心,李进由于任期表现优异,吏部那边已经发文了,决定拔擢他为扬州同知。”

李进虽然是状元,起点比一般人会高,从六品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