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冤家相见,分外眼红

汉厨 三百斤的厨子 2518 字 10天前

“曹襄,你舅舅这一招还真狠呐。”

当杨川听说,刘彻一锤定音,将他这位长宁侯硬砸给了太子刘据当老师,并搭上了汲黯、司马迁、东方朔、张汤几人,权当是‘陪嫁的丫鬟’,一股脑儿的打包送给了东宫……

莫名其妙的成了仅次于‘三公’的‘太子太傅’,他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尤其是。

当他听到,刘彻的旨意里有关曹襄、朱买臣和他杨川的任命时,更是觉得有些啼笑皆非。

曹襄成了大农令,位列三公,这一条让杨川觉得很舒服。

眼下汉帝国的主要精力放在对匈作战上,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刘彻、卫青、公孙弘等几人手中,朝廷的不少衙门其实跟摆设差不多。

于是,向来不怎么受人待见的大农令,却因为担负起了筹措钱粮、修整兵械等任务,自然便开始水涨船高,成为仅次于丞相府的‘要害部门’。

当然,也有让他十分闹心的……

刘彻的似乎预判了杨川的预判,竟然直接将朱买臣那货塞入杨川怀中,让他不能轻、不能重,便如将两匹颇有敌意的战马,强行硬拽的,给安排同一间马厩里。

杨川的爵位连升两级,差不多都快要与大将军卫青的长平侯相若了。

表面看来,官职也升了。

太子太傅,听上去就很是高大上;而实际上,还真是有些高大上,差不多就比三公略差半阶,等于后世的‘从一品’。

但杨川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想弄死的那个朱买臣如今竟成了朔方郡太守,自己的封地又在那厮治下,等若是刘彻给他这位长宁侯的身边,硬生生的砸进来一枚钉子。

幸好,屯田一事还是杨川说了算,这才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在朔方郡的布局,他这才刚刚开始有点起色,很多田地还没有开垦,很多矿山尚未被勘探、采挖,很多专门给匈奴人准备的驰道、军寨和边塞也才完工一小部分。

刘彻此举,在很大程度上,等若是打乱了杨川的‘筹谋’。

当然。

只要那三千匈奴少年兵、六百长宁孤儿和屯垦大队在自己手里捏着,就算朱买臣想闹什么幺蛾子,那也不要紧,大不了撕破面皮,直接将那厮弄死在朔方郡就行了。

朱买臣,本来跟他杨川没什么瓜葛,但与张汤有瓜葛;据史书记载,张汤向来刻板、冷酷、无情,嗯,差不多就是后世所说的‘铁面无私’吧。

这样一名‘大汉酷吏’,活着的时候,是刘彻手里的刀子,冷硬而锋利,好使得很;可是,一旦当他得罪太多的权贵,其下场一般都是命中注定的,这个朱买臣呢,原本实际上也是酷吏之一,只不过,在关键时刻,他选择了权贵们,一句话便阴死了张汤。

对于朱买臣的选择,杨川很能理解。

读书人嘛……

不对,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杨川终于摸索出张汤的一些‘底细’,他甚为欣然的发现,这位比西域驴子还要倔强的‘大汉酷吏’,对刘彻的忠心,远远比不上对汉帝国的忠心。

也就是说,张汤这种人想要效忠的,并非你皇帝刘彻,而是汉帝国。

仅凭这一点,杨川就觉得很有必要弄死朱买臣,尽量改变张汤的命运,尽量不要让人给阴死……

朱买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杨川虽然不曾见过面,也不曾有所交往,但应该很有两下子;无论如何,一个能守住四十年寂寞,饱受屈辱,却又能在五十岁时一飞冲天的人物,杨川都不敢轻忽。

这也是为何当时他情愿与董仲舒老贼做交易,让老贼对老贼,而不是自己出面硬刚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果倒好,事情到了刘彻那里,一切都变了……

……

刘彻的旨意一来,平阳侯曹襄的病不得不好起来。

“杨川,你使了什么法子,让董仲舒回一趟长安城,便办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情?”

太守府后堂密室里,曹襄躺平在马扎子上,脸上神情就显得十分精彩,又是惊疑不定,又是喜忧参半,而更多的,则是无奈。

这货一副摆烂的样子,躺在马扎子上一动不动,口中嘟囔道:“本侯不想当官,就想挣点钱财、多骗一些别人家的小妇人啊。”

“杨川,你这家伙把我坑惨了。”

杨川端坐在一张书桌后,在一个小本本上圈圈画画,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口中很是敷衍的笑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曹襄睁开一只眼,瞥着正在忙碌的杨川:“你这个插字用得不太准确。”

杨川‘哦’了一声:“是吗?”

曹襄登时来了精神,猛的从马扎子上坐直身子,伸手抚弄几下自己硕大的脑袋笑道:“肯定不准确,而且,前面那一句栽花的栽字,用得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