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快步上前,双手毕恭毕敬地接过余大成手中的折子,转身呈到崇祯皇帝面前。
崇祯迫不及待地展开,目光急切地扫过每一行字,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缓,时而飞扬。
起初听余大成所说屯田二字,崇祯皇帝虽然感觉这事儿好像靠谱,但又想不通这事儿到底会靠谱在哪里。
看完余大成的折子之后,崇祯皇帝瞬间感觉通透了。
余大成屯田之计的中心思想是九个字:两面夹击,移乱民屯田。
要想压制后金,单凭蓟辽之地,已经远远不够,需得再加山东之底蕴,方可成功。
之所以要加上山东,那是因为山东之地富庶,山东之地管理的东江镇,是牵制后金后方军力重要力量。
而且,山东一地还是屯田的重中之重。
山东富庶,远离关宁锦防线,完全可以安心开展屯田大计。
可迁移陕西、山西等流贼泛滥之地农民,到山东开垦荒地,实施屯田。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仅能够消化流贼作乱区域的乱民,还能凭空在山东之地开垦出数之不尽的良田来,完全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好处。
而且山东之地靠海,屯田所得粮食可通过海运,无论是运往关宁锦之地,还是运往东江镇都非常的便利。
一边利用关宁锦防线和东江镇两地夹击后金,施以压力,一边施行屯田之计策。
只要屯田之事一成,大明的财政压力便可立马减轻,徐徐图之,十年之后,便可反攻后金,平定辽东。
“余爱卿,你这计划看似可行,可屯田所需的物力、财力甚巨,如今国库空虚,百姓又多有疾苦,想要再凑齐一笔屯田所需额外开支,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啊。”崇祯抬起头,眼中满是忧虑。
余大成微微欠身:“陛下,关宁锦防线每年花费银两几何?”
崇祯:“辽者合四镇,崇祯二年那会儿还只花费480万两左右,如今随着鞑子的越发猖獗,四镇投入也是越发甚巨,去年已经是达到了600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