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懿州下台城

踏入懿州,入目便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大地像是被一双巨手精心熨平,坦荡得不见一丝褶皱。

与禹州那起伏跌宕的地势截然不同,这里没有层峦叠嶂的山脉阻挡视线,视野毫无遮拦地向远方延展,直至与天际线相融,天地仿若在此刻变得更加辽阔。

极目远眺,平原上是大片大片的农田,随着季节更迭变换着色彩。

田间纵横交错着狭窄的田埂,宛如大地的脉络,将这些绿色与金色的区域巧妙划分。

农民们头戴斗笠,弯腰劳作,他们的身影在广袤的田野间显得渺小却又充满力量,锄头一起一落,翻动着肥沃的黑土,那是对土地最质朴的热爱与耕耘。

懿州的天空格外湛蓝,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高悬头顶。

云朵洁白如雪,它们形态各异,或如绵羊悠然漫步,或似山峰巍峨耸立,又或是像轻纱般随风飘荡。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温暖而明亮,给这片大地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

偶尔有几只飞鸟掠过,它们的啼鸣声划破长空,为这片宁静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

平原之上,散落着几座古朴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屋,大多是用当地的土坯和木材搭建而成,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在岁月的侵蚀下略显斑驳,却也透着一种质朴的美感。

村口的老槐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夏日,村民们在树下乘凉聊天,孩子们则在一旁嬉笑玩耍,追逐着那透过树叶缝隙洒下的光斑。袅袅炊烟从烟囱中升起,悠悠飘荡在村庄上空,混合着饭菜的香气,那是家的味道,是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而那条汹涌的大河,无疑是懿州最壮观的景致。它如一条奔腾的巨龙,从远方呼啸而来,横穿整个懿州。

河水滔滔不绝,浑浊的浪涛相互撞击,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

河面上,时常有商船往来,船夫们喊着嘹亮的号子,齐心协力地划动船桨,船只在波涛中起伏前行,满载着货物和希望驶向远方。河边的码头,堆满了各种货物,搬运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中,吆喝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一片繁忙景象。

而夜晚,懿州又换上了另一副模样。璀璨的星空下,平原陷入了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打破这份宁静。月光如水,洒在大地上,给农田、村庄和河流都披上了一层银纱。

远处的大河在月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像是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在大地上。村庄里,几户人家的灯火闪烁,微弱却温暖,在这无边的夜色中,宛如黑暗中的点点繁星,给人以慰藉和希望。

徐长歌一马当先,身后五千镜宗精骑如一条黑色的洪流,在广袤的平原上奔腾。

马蹄声震得大地微微颤抖,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形成一条长长的尾迹,仿佛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刻下的战痕。

远远地,大河那汹涌的咆哮声便传入耳中,像是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奏响序曲。

当他们抵达大河旁,眼前的景象让众人都为之一振。宽阔的河面波涛汹涌,浑浊的河水相互撞击,激起层层白色的浪花,气势磅礴。

河面上,一座古老的石桥横跨两岸,那是通往下台城的必经之路。

石桥的桥墩在河水的常年冲刷下,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依然稳稳地支撑着桥身。桥面上,石板凹凸不平,每一道缝隙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徐长歌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快步走到桥边。他目光如炬,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地形。

大河的南岸地势相对较高,北岸则较为平坦,非常适合骑兵冲锋。他心中暗自思量,赤昭和北疆拓跋部的联军若是从北岸进攻下台城,这座石桥便成了关键的战略要地。

“传令下去,全军原地休整,派出斥候,密切监视对岸动静。”徐长歌声音沉稳,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镜宗精骑们迅速散开,在河边安营扎寨,生火做饭。一时间,河边炊烟袅袅,与大河的磅礴气势形成了奇特的对比。

洛依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骏马,来到徐长歌身边。她的脸上带着几分疲惫,说道:“长歌,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