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是父。
叶之全其性温良,一向尊师重道,且矢志不渝,行事但求无愧于心,可说颇有君子之风。君子者,五德也,是为温、良、恭、俭、让。诚所谓有贤师必有贤徒,叶之全虽非全人,其心却善,诸如此等周而不比者,从来仁义当先,故无害焉。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而变化之中,福祸殊难料定,然惟德者方能趋吉避凶,以安身立命。
叶之全何尝此志,自打出了门户,他便照先师偈语所示,往北行去,虽漫无目的,却感舒心。一路游山玩水,倒也相安无事,只是总觉有人暗随,每及察之,也无甚异样,待时日一久,却也习以为常。
话说这日他已入了秦山地界,而观此山巍峨雄奇,山峦秀美,孤峰刺云,尤其优美,宛如仙境。只见蔼蔼云雾与山交相辉映,纤凝下流,布洒成锦,乍然一看,疑是银河落九天,真乃人间天上。
叶之全一入此山,便被景致所染,真个流连忘返,不觉疲惫。自古翠微多古刹,近来他于古刹盘桓数日,待干粮用尽,渴了便以山泉为饮,饿了则以野果为食,孤山吊影,却不觉苦涩,只是欢喜。许因秦山以为先师修身所在,故有归属之感,也未可知。
一连几日,尽享山中美好,久而久之,也曾怅然几许:“天地悠悠,奈何独立苍茫,何与共感此伤。纵览尽山美,我心亦惆怅,唉…”言下凄然,不由一叹。叹罢,且道:“而今先师已去,试问何去何从,莫如山中了此残生?”念起处,又是一叹。
这日天云蔽日,至大地无光,上观纤纤叆叇,下望雾霭氤氲,故不见日光,时闻山中鸟兽孤鸣。此情此景,便不由与人生出几许怅然之感。而那两山之间,有一湖泊,蜿蜒曲折,尚不知通往何处。叶之全决意入山深处,一欲访古探幽,以舒心绪。当下就地取材,伐了青竹,作一叶小舟,却待将舟制成,于是乎而将推入湖中,倏地荡起微微波澜,竹舟入水漂浮其上。小舟乃为青竹所制,而且绿色,是故,青竹以舟恰似浮萍。
叶之全将身一纵,而至其上,取一竹竿作桨,划水徐行。好个青山绿水踏舟行,绿竹以舟似浮萍,问君天涯何处去,天地逍遥任我行。
湖面烟波浩渺,平波若镜,纵使阴云扶光蔽,尤见仙山风物丽,岚光水色,怎生幽绝人间。此情此景,令人意旷神怡,而起出世之感。
轻舟过处,水波漾漾,些许鱼儿游来游往。叶之全一观周遭,不觉叹道:“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许因我性如此,始无良朋至友,所以这般光景。”言下不免怅然所感。
似这般行舟,峰回路转间,约莫半个时辰后,倏然云消雾散,光明目朗。叶之全忽怔之下,因感其致甚佳,不由一笑,行了这许久,而见如此境况,真如拨云见日,犹入奇门妙地。可见远山含翠,近岭凝青,越显天时融淑,景物幽艳。此时红日高悬,更有霞光万道,照临几许,只见翠微之间,无比清丽绝伦。
叶之全豁然开朗,旋即将舟靠岸,逢此良辰美景,一欲登高望远,却见前方有一山峰,巍然屹立穿入云端,峰体上有栈道,如一条长龙蜿蜒盘旋直达峰顶。叶之全心血来潮,欲观峰峦几何,这便前往。不消多时,方至峰下,仰首一望,见此峰好生高耸,直入云霄,若可登顶,凭临绝巘,不知景致怎样?一念及此,便沿栈道上行。
也道习武之人,其体魄有逾常人,翻山越岭不在话下,何况此峰。不消多时,却已达峰顶,时下立身其上,凭临绝巘,却觉景致甚佳。遥望之下,乃是云海茫茫若沧源,仙峰刺云临霄汉,扶光耀耀照金山,百鸟争鸣艳阳天;山川之美,乾坤之丽,尽收眼底。若临此间,不无扶摇直上九万里之感,煞是天地奇观,人间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