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君即欲师之,桓固谦不获请。陶君曰:“某行教修道勤亦至矣,得非有过,而淹延在世乎?愿为探之,他日相告。”桓君服天衣,驾白鹤升天。
逾三日,家降陶君之室曰:“师之阴功极着,但所修本草,多用茧虫、水蛭,为伤物命,一纪后,方解形拂世,署蓬莱都水监也。”弘景遂复以草木之可代者,着《别行本草》三卷,以赎其过。先有诗云:
夷甫任散诞,平叔论坐空。
岂悟昭阳殿,遂作单子宫。
时士大夫竟谈空玄之理,不习武事,故云然。大宝二年三月十二日,作告逝诗而卒。颜色不变,屈伸如常,香气累日,氤氲满山。子弟将殓之,轻如天物。越二日,空于雷平山。邵陵王为作碑铭。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复敕舍人监护。弟子数百人,唯王远知、陆逸冲能嗣其德。先生常言心中恒如明镜,烛物遇形,不觉滞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远知研究心镜所以,谓曰:“镜以照面,智以照心。镜明则尘俗不染,智明则邪恶不生。”先生初恐绝后,仍娶妻小,有子名籍,历仕余杭、钱塘令,有声名,诗类谢灵运。
贞白有女徒钱妙真,与妹妙意依居茅山,日诵《黄庭经》。及隐君仙去,真先入山洞燕坐。意后至而门已扃,跪扣三日始开,得以双修,不闻世乱。
扶风马枢,六岁能率身孝慈,少属乱离,凡所居,盗贼不入,依托常数百家。有双白燕巢其庭树,驯狎栏庑,来去几三十年。大同中,渡江来师弘景,尤善佛老、《周易》,义分派别,与论者拱默听受。
邵陵王将入援,留书二万卷,付枢肆志寻览,隐于茅山。
是冬,魏攻汝南,杀纶。侯景逼梁主禅于豫章王栋,寻弑纲废栋,景自称帝。湘东王遣王僧辩、陈霸先等东伐。景败走吴下,其都督羊鹍杀之,以盐实其尸,绛即位江陵。以陆法和为郢州刺史,尝师寇谦之,传有道术,隐江陵百里洲。
初侯景叛南郡,朱元英往问时事,法和曰:“果熟时,不撩自落,檀越但待侯景熟。无劳何也。”景遣任约寇江陵,法和出诣湘东,乞征约,召诸蛮弟子八百人,在江津二日便发,登舰大笑曰:“无量兵马。”
至赤洲湖,法和秉轻舟,不介胄,沿流而下,去约军一里,谓将士曰:“观彼龙睡不动,吾军之龙甚自踊跃。”令攻之而风逆不便,乃执白羽扇以麾,风即返吹。约兵见梁兵步水上,遂大溃窜。法和曰:“明日午时当得约。”及期未得,曰:“吾前于此洲水干时建一刹,语檀越等,实是贼标,今何不自标下求之。”果见约在水中抱刹柱,头才出鼻,遂擒之。
元帝拜法和为刺史,见帝不称臣,其启文印名上,自称居士。既而忽称司徒,帝就拜之。复大聚兵甲,欲袭襄阳,而入武关,帝止之。法和乃尽收其兵,谓使曰:“求道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岂窥主位?但与主有香火因缘耳。既被疑,业定不可改也。”复退隐于洲。帝任之,惟惧武陵王纪来袭,求援于魏宇文泰伐蜀,纪败死。
甲戌,泰废主钦,立其弟廓,复姓拓跋,寻弑饮。泰闻梁主尚玄虚,不务国政,遣于谨、字文护、杨忠等伐。绎仍开讲《老子》于龙先殿,百官成服以听,魏兵入,绎降被杀。
法和在洲中,闻召魏伐蜀,即制凶服以候。及蜀、梁俱灭,遂着之受言。未几,法和忽曰:“范师至也。”遂暴死。殓时尸渐小,缩至三寸许。魏徙誓于江陵,使自称帝。萧家孙梁承重。